打开还是关闭?PUSH功能对用户而言意味着什么?( 三 )
第三种是
情感价值 , 新闻消费与人们的兴趣情绪密切相关 , 包括好奇心、新奇感和求知欲 , 这会根据个人经历和喜好而有所不同 。
一些参与者喜欢“硬新闻” , 这也很清楚地表明了此类新闻的普遍重要性;一些则指出他们需要“软新闻” , 尤其是在闲暇时间 。 尽管诱导性
的推送(尤其是包含欺骗性信息)容易遭到谴责 , 但激发情绪、兴趣和好奇心的内容的确更能带动点击 。
研究表明 , 参与者往往对新闻推送抱有复杂的情绪 , 特别是在令人震惊的新闻事件中 , 例如暴力或突发事故等 。 而更极端的情况是 , 当参与者收到大量令他们感到恼火的PUSH , 或者认为因过多的弹窗消息而失去了对私人屏幕的控制 , 那么就会出现消极情绪 。
文章图片
打开还是关闭?这是一个问题
传统意义上 , 新闻接触主要被认为是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活动 。 而现在偶然的新闻接触日渐成为人们了解公共事件的重要方式 。
偶然的新闻接触指的是 , 用户在没有特定意图的情况下阅读新闻 。
推送通知实际上挑战了选择性接触(selective exposure)和偶然性接触(incidental exposure)的二元区分 。
下载应用程序并允许推送通知被认为是有选择的 , 但与此同时 , 一些用户也不会再去有意寻找内容 。 如果用户开始习惯甚至依赖于这种方式作为获取新闻的主要来源 , 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文章图片
在当下 , 信息创造和获取都变得非常容易 , 新闻来源极其分散 , 同时新闻数量极度膨胀 , 获得真正需要的信息已经变成一件费时费力的“体力活” 。 于是 , 除了应用程序内的算法推荐 , 即时的弹窗PUSH也成为了降低新闻获取成本和筛选难度的辅助手段 , 改变了用户需要自己在大量分类信息中筛选寻找的模式 。
用户可以更多地以一种不那么积极的方式接触到新闻 , 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种接触 , 从而在被动的状态下保持对个人生活及整个世界中发生的事情的了解 。 于是 , 一些PUSH功能的支持者会很自然地认为 , 通过对推送通知的使用 , 即便不打开任何APP , 也能掌握一天内各领域的大事件 。
然而 , PUSH
也可能造成另一种信息过载 , 尤其是在同时开启多种类型APP通知的情况下 , 新闻资讯、社交消息、购物提醒等不同信息杂糅在一起 , 不仅妨碍了快速浏览 , 也很容易造成打扰 。 久而久之 , 当提示音响起的时候 , 用户的第一选择可能是直接忽视 。 简而言之 , PUSH的高频和泛滥 , 会导致其重要性被削弱 , 并损害用户体验 。
同时 , 当新闻报道被高度浓缩成几句精炼的话 , 新闻报道的完整性连同用户一起 , 被淹没在信息流中 。
还有一种经常引起争议的现象是 , 由于PUSH追求极致的时效性 , 一旦编辑忙中出错 , 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发布事故 。
这些年来 , 推送乌龙时有发生 , 但责任其实很难完全归咎于某个编辑或某个业务链条 。
加拿大新闻与新媒体学者Hermida曾提出过“弥漫新闻”(ambient journalism)的概念 , 即指一种“广泛的、异步的、轻便的和永远在线”的新闻生产与传播体系 。 新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 这种新闻环境可能会让一些人相信他们不需要经常关注新闻以保持知情 , 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并不一定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不感兴趣 , 而是相信他们不需要积极主动寻求新闻 , 推送通知会提供他们所需的所有新闻 。
推荐阅读
- 航母级券商:空穴来风,还是大势所趋?
- 广州48家景区将再次完全或部分关闭
- 工厂关闭、电影院关门、旅游业暂停....这一次,谁都救不了广告业
- 这里是皇家行宫,也是北京市第一个规划方案诞生地!︱云游春光的正确打开方式!
- 『能够』《猎狐》一部能够打开我们视野的好剧!
- 张大@深陷小三风波张大奕晒性感美照露甜笑 关闭微博评论懒理网友谩骂
- 『周知』青岛市博物馆周日起暂停开放 微信公众号网络预约功能暂时关闭
- “马丁大夫”还是“马丁博士” | 穿了这么久的马丁靴你了解吗
- 「短信」图解:“5G消息”来了,短信升级版还是微信的挑战者?
- 「中医」抗疫显奇效,对中医“粉”还是“黑”,专家这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