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古代名家《诫子书》,古人的教子大智慧( 二 )


这篇《诫子书》就是王修重视并善于教育孩子的一个最好证明 。他教育子女 , 不是居高临下 , 动辄训斥 , 而是以情动人 , 剖白自己的苦心:开头就挑明自己对子女的依赖和眷恋 , 而不是以老自居:我确实老了 , 所依靠的就是你们了 , 但都不在跟前 , 使我惶恐不安 。结尾又再次表明自己对孩子的情感:父欲令子善 , 唯不能杀身 , 其余无惜也 。这样的教育 , 以情动人 , 一下子就拉近了父子之间的距离 , 孩子情感上也会容易接受父亲的劝诫 。
另外 , 王修教育子女要珍惜时光 , 不光是要读好书 , 并且要学会做人 , 将做人、品格操守放在第一位 , 可见王修的远见卓识 。至于如何做人 , 一方面要学习道德高尚之人的远大节操 , 而且能够举一反三;另一方面要付诸实践:“言思乃出 , 行详乃动 , 皆用情实道理” , 这确实是精炼扼要的至理名言 , 也是他一生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体会 。
王修:古代名家《诫子书》,古人的教子大智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向朗 《遗言戒子》
《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 。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 , 君臣和则国家平 , 九族和则动得所求 , 静得所安 , 是以圣人守和 , 以存以亡也 。
吾 , 楚国之小子耳 , 而早丧所天 , 为二兄所诱养 , 使其性行不随禄以堕 。今但贫耳 , 贫非人患 , 惟和为贵 , 汝其勉之!以为深戒 。
译 文
《左传》中说:战胜敌人在于团结一致而不在于兵力的多少 。这就是说:天地之间如果和谐 , 风调雨顺 , 四季调和 , 万物就会茂盛生长;君臣之间如能和谐团结 , 国家就会太平;家族间如和睦相处 , 行动起来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 平日才能安居乐业 。所以圣人提倡和谐 , 这是万物得以存亡的关键 。
我 , 不过是襄阳郡中一个后生晚辈 , 早年丧父 , 全靠兄长教导养育 , 才使我的品格行为没有堕落 。今天只是贫寒一些 , 贫寒并不是人的祸患 , 只有人际和谐才是最重要的 , 你要努力去做 , 希望你牢记我的教诲!
王修:古代名家《诫子书》,古人的教子大智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解 读
这篇诫子书根据历史、天地万物、自身经历来告诫自己的孩子 , 文章中心就一个:强调人际之间的和谐 , 强调家族、国家的团结一致 。这在三国时代无疑是个规劝 , 对保全家族、保住个人生命和名节自然也有现实意义 , 而不仅仅在于一般的修身育德 。
文章开头所举的儒家经典之一《左传·桓公十一年》楚郧蒲骚之战就是历史上一个靠团结而不靠兵力 , 实现寡战胜强敌的有名战例: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 , 楚武王四十年) , 楚武王为了分化和占领汉东诸国 , 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 , 派遣楚大夫屈瑕、斗廉 , 准备与贰国、轸国结盟 。郧国为阻遏楚国势力的东渐 , 立即调集重兵驻守于郧国的边境蒲骚城 , 同时准备联合随、绞、州、蓼四国之兵共谋伐楚 。
战争开始时 , 楚将莫敖担心兵力不足 , 建议向楚武王请求援兵 , 而斗廉说:“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不一定单纯靠兵员众多 , 主要靠的是内部的团结、同仇敌忾 。”他还援引说明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殷商军队 , 靠的就是君主有道、上下同心 。莫敖被说服 , 结果上下同心 , 趁郧国的联军尚未到来之际 , 夜袭蒲骚城 , 大败郧师 。随、绞、州、蓼四国听说郧军已败 , 就不再去与郧国联合 , 楚国遂与贰、轸二国结成了联盟 , 奏响了东渐扩张的序曲 。在这次战争中斗廉所阐述的“师克在和 , 不在众”的深刻道理 , 一直被古今众多名人引用 。
向朗的这篇临终遗言对其子 , 乃至对整个家族的和谐团结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向氏一族 , 一直“动得所求 , 静得所安” , 子子孙孙 , 出了许多能臣名流:儿子向条谨记父教 , 亦博学多识 , 仕途通达 。据《襄阳耆旧记》记载 , 向条 , 字文豹 , 蜀汉景耀年间 , 担任御史中丞 。入晋后 , 历任江阳太守、南中军司马等 。向朗兄长之子向宠 , 蜀汉名将 , 刘备封其为广益将军 , 也极得诸葛亮器重 。诸葛亮北伐时 , 向后主刘禅极力推荐向宠为大都督 , 主持蜀国军务 , 在《出师表》中说:“将军向宠 , 性行淑均 , 晓畅军事 , 试用於昔 , 先帝称之曰能 , 是以众论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 , 悉以咨之 , 必能使行陈和睦 , 优劣得所也 。”故刘禅封为大将总督 , 赐御林军马 , 以镇成都 , 至今成都尚有向宠太庙 。向宠之弟向充 , 历任射声校尉、尚书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