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潮:发现地外生命的迹象或许为时不远
来源:赛先生
采访 | 鞠强 吕浩然
撰文 | 鞠强
寻找系外行星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理解人类 , 理解生命从哪里来 。地外生命的迹象从原则上讲是可以被观测到的 , 因此我们才有可能研究地外生命的问题 。到现在为止 , 我们还没有找到这些迹象 , 但是我估计为时不远 , 未来十几年的时间里就有希望找到 。
我觉得导致智慧生命衰落的原因可能并非战争、环境等外在因素 , 而在于智慧生命本身 。再过几十年 , 如果人工智能(AI)不再“人工” , 也可能非常危险 。有人说 , 人工智能并不可怕 , 拔掉电线切断电源就可以使AI瘫痪 。但是 , 人工智能在进化的过程中 , 可能会找出我们人类想到不到的路径 , 导致最后不可控制 , 使人类被淘汰 。我们不要单纯从伦理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 因为伦理是大多数人达成的共识 , 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可能性”的问题 。因为一两个人就可以破坏一个共识 , 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
但我觉得对未来也不必悲观 , 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地球上有一些演化非常成功的动物或者植物 , 演化到高峰就会衰落 ,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宇宙中可能很多地方都存在生命 , 但是能和人类交流的生命可能非常稀少 , 因为演化的高峰也许同样意味着演化的衰落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天文系教授林潮
2019年 , 米歇尔·马约尔(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由于发现首颗围绕类太阳恒星的系外行星 ,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系外行星的研究是当前天文学最热门和前沿的领域之一 , 有一位华人天文学家在这个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 他就是林潮 。
林潮于1976年获得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 , 随后在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1979年起加入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并于1985年起担任教授 。2002年 , 林潮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2007年至2011年 , 他曾担任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KIAA)首任所长 。目前 , 林潮还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访问教授 。
林潮教授的研究涉及系外行星、星系动力学和星系形成等多个领域 , 在吸积盘理论、天体动力学和行星轨道迁移等研究中作出过杰出贡献 , 并在业内引起广泛影响 。2015年 , 他因对天文学研究和推动中国天文学发展的杰出贡献 , 获得太平洋天文学会颁发的布鲁斯奖(Bruce Medal) 。
2019年 , 林潮教授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访问期间 , 就系外行星、星际移民、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等话题接受《赛先生》专访 , 分享了他多年来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深刻洞见 。
太阳系内外
《赛先生》: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 , 其中有两位共同发现了首颗围绕类太阳恒星的系外行星 。这项成果有什么重要意义?
林潮:系外行星的发现是大多数人意想不到的突破性革命 。在此之前 , 行星科学的研究范围只能限定在太阳系之内 。我当时就在研究太阳系的形成 , 这个领域内大约只有几十人 , 而且也不是特别受重视 。
虽然这个课题很重要 , 但是我们当时只知道一个行星系统 , 就是我们的太阳系 。科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证实 , 有猜想要去证实 , 但用这一个系统来证实新的猜想很困难 。宇宙学研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 因为我们只知道这一个宇宙 , 所以今年获奖的两个领域挺相似的 。(注:201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宇宙学和系外行星领域的研究者分享 。)
这有点像考古学 , 你可以看一些古迹 , 但是历史已经发生 , 不能进行实验 , 研究对象不能重新来过 。但是对考古学来说 , 如果你想研究历史的话 , 你最好能够用社会学的方法观察一下平行社会是如何演化的 。
推荐阅读
- 「木星」为什么木卫二这个卫星会被科学家认为“一定会有生命”?
- 『木木的视频报告』新发现一颗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 『』新发现一颗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 「好好笑看世界」科学家发现地球“孪生兄弟”,一年385天:或已有生命存在
- [新生儿]甘肃危重症新生儿实现转运移动互联:两百余名小生命获救
- 「雪碧的科学观」科学家说太阳系内可能存在外星生命,那它们为什么没和地球联系?
- :科学家说太阳系内可能存在外星生命,那它们为什么没和地球联系?
- 『快科技』地外生命存在新证据:陨石中发现蛋白质
- @硅基生命可能一直存在,寿命超百万年,在地球内部比人类要强大
- :知道吗“生命”的密码,早已被“易经”所破解,真正的超越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