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王小博:小米和红米的胡来正在成为笑柄,从黎万强隐退就沦为二流



「小米手机」王小博:小米和红米的胡来正在成为笑柄,从黎万强隐退就沦为二流
本文插图

最近 , 小米集团公司高管在微博中以硬怼华为的方式为小米10的新品上市造足了声势 。 不过 , 它的观点言论过于荒唐 , 大有当年京东碰瓷阿里的嫌疑 , 也印发了众多非议 。 事实上 , 小米高管团队都没有意识到小米和华为的竞争已经拉开了层次 , 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改变 。 特别是在他们一贯坚持的“碰瓷”营销来看 , 过去几年屡次和华为互怼制造热点话题 , 从而形成热度的方法似乎屡试不爽 , 但却从侧面凸显出小米的底气不足与日薄西山 。 为何短短的几年时间 , 小米势能持续下降?原因无他 , 小米在战略路线和营销策略方面 , 正一步步偏离正道 , 废弃了最强武功 。
自废武功陷入消耗战 ,小米竞争战略进入迷航阶段
可以说 , 自2010年开始 , 小米作为一家互联网新贵和手机品牌商 , 所走的发展轨迹与传统BAT三大巨头 , 以及华为在内的众多友商们都有明显的区别 。 特别是在手机制造领域 , 在很多友商依然追求产品+渠道+内容的营销战略时 , 小米仅仅是将手机产品作为一个载体 , 试图一次次用单品爆款以点带面 , 在互联网领域杀出一片天地 。 因此 , 一直以来 , 小米不仅是众多粉丝和网友么津津乐道的话题制造者 , 也备受互联网及手机业同行的关注 。
值得一提的是 , 尽管小米团队一直将营销推广凌驾于产品本身 , 但却并没有陷入“流量经济”的怪圈 。 特别是在小米掌舵人的精明布局下 , 小米和华为一样打起了“民族牌” , 并设定将苹果手机作为竞争目标 , 各种接地气的产品转化非常成功 。 特别是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刚刚兴起的萌芽阶段 , 小米抢先一步打出了时尚潮流、智能科技的王炸 , 并且凭借着性价比优势为小米迅速赢得了发展机遇 。
具体来说 , 小米早期和中期的营销战略 , 至今依然可以称得上经典 。 比如 , 作为手机领域实施饥饿化营销的首创者 , 小米早期为了增加关注度和制造话题热点 , 其产品进行官网预定的模式就让众多用户和友商们大开眼界 。 众所周知 , 由于小米将新品的出货量始终控制在一定范围 , 甚至有意低于网上的预购量 , 进而造成了“小米手机太抢手”的现象 , 进一步激发了用户购买的渴望 。 甚至 , 小米并没有像很多友商那样开设大量的线下旗舰店 , 进一步造成了“物以稀为贵”的抢购氛围 。
除了采用这种反常规的“饥饿营销”之外 , 小米在粉丝经济方面也是奇招不断 。 要知道 , 本身就是技术大拿出身的小米掌舵人在创立小米之初 , 就喜欢泡在各大手机贴吧和论坛 , 进而从资深手机发烧友群体中收集到各种一手资料和信息 。 因此 , 熟悉用户想要什么 , 了解市场手机产品的缺点 , 在这样的前提下 , 小米才能非常精准地进行产品定位 。 与此同时 , 小米掌门人本人就是自带流量的话题人物 , 并且具有强大的粉丝基础和影响力 。 在十多年里 , 小米俨然成为了国产手机科技派的扛旗者 , 从对应用安卓的开源系统 , 到实现独立进行miui视觉界面系统设计 , 其粉丝效应不断强化 , 也从市场和情感的多个层面建立起了小米的圈层文化 。 可以说 , 仅仅是忠诚度来看 , 小米的用户群体的品牌粘性 , 要大大超出众多国产友商品牌 , 足以和果粉相媲美 。
然而 , 这种坚持个性化的营销打法 , 如今已经越来越偏离了路线 。 可以说 , 如今的小米手机正在放弃自己擅长和赖以成功的粉丝运营和互联网营销模式 , 在常规化品牌营销上陷入和华为的消耗战 。 客观来说 , 作为两大国产旗舰型手机品牌 , 小米和华为在国产手机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 。 首先从华为来说 , 在产品端已经覆盖了旗舰到入门机的全系产品 , 并且一直坚守在对抗苹果等国外品牌的竞争一线 。 同样实力不弱的小米尽管在产品体系和产业链上与华为存在差距 , 但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体系 。 而在错误地制定硬怼华为的品牌战略之后 , 小米在明星代言和广告投放上的巨大消耗 , 让小米的利润大量被侵蚀 , 进而也影响到了其产品端的升级进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