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亲历疫情后,为什么这对医生夫妻力劝流产妇女留下孩子( 二 )


杨婷的丈夫黄波也是一名医生 , 在隔壁市的另一家综合医院内科任职 。 黄波也接到通知 , 要求他赶紧回到工作岗位上 。 此时 , 湖北大多数州市已经封城 , 出市更是困难重重 。 夫妻二人都被困在家里 , 惶恐不安 。
他们有两个孩子 , 四岁的小儿子年前回到乡下爷爷奶奶家 , 读初中的大女儿在身边 , 女儿正值青春期 , 与家长常有冲突 。
此时 , 黄波更担心妻子的身体 。 杨婷凝血功能差 , 每次生理期出血量大 , 长期处于贫血状态 。 她体质太差 , 容易感冒 , 感冒容易引发肺炎 。
在她工作的医院 , 也有不少“双职工”夫妻 , 医院都只安排一人上一线 。 考虑到这些特殊情况 , 杨婷向医院领导反映 , 能否安排她不用去一线 , 尽量照应一下孩子 。 医院领导表示 , 杨婷的丈夫在另一个市的医院工作 , 与她并不在同一所医院 , 加上医院人手紧缺 , 她被安排在第三批进病区 。
从1月底开始 , 界面新闻采访人员与杨婷一直保持联系 , 她对即将到来的挑战焦虑感日增 , 甚至准备写下遗书以备不测 。 没过多久 , 国家卫健委出台文件 , 建议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医生的情况 , 尽量不安排二人都去一线 。 界面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 可以据此帮她与医院沟通 , 她犹豫了一阵 , 婉拒了 。
焦虑愈加严重 , 并开始影响到她的身体 。 她感到胸闷、乏力、食欲不振 , 整夜整夜的失眠 。 可为了迎战病毒 , 身体不能垮掉 , 她每日都要强迫自己吃下许多食物 。
奔赴“一线”前 , 丈夫黄波脸色凝重 , 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 他转过脸向妻子说道:“我搞内科的肯定逃不掉 , 但你搞妇科的不能去 。 ”但他无法决定妻子的排班 , 也无法逃避自己的选择 。
听见丈夫唠叨 , 杨婷生气了 , “你怎么一点都不英雄?”“你想去上班 , 又怕死 , 到底在纠结什么呢?”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 一言不发的刷微信 , 所有的微信群朋友圈都在转发新冠肺炎信息 , 彼时 , 湖北确诊人数每日数以千计的量增加 。
丈夫黄波最终鼓起勇气 , 在网上发起求助 , 一番周折之后终于获得一张通行证 , 他将要去负责一个重症病区的工作 。 2月6日临走前 , 黄波不忘叮嘱她 , “能不去就不要去了 。 ”丈夫出门瞬间 , 杨婷哭了 , “我们什么话也没说 , 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 ”
科室主任一直担心杨婷的状况 , 向医院领导多次请示后 , 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 , 医院安排救护车到她老家 , 将她母亲从老家接来照顾孩子 。 此时其他社会车辆都已无法通行 , 这让她很感动 。 由于正值生理期 , 原本第三批进去病区的她 , 又被推后到第四批 , 让她多了几天的缓冲期 。
当日 , 黄波所在的医院传出有医护人员感染 , 杨婷百感交集 。 她亲自找医院领导交涉 , 说丈夫已经奔赴一线 , 留下她和老人孩子 , 她身体底子太差 , 如果自己在一线发生意外 , 不仅不能帮助别人 , 还会成为团队的麻烦 , 是否可以给她安排一份外围的工作 , 但未获同意 。
“医者良心的拯救”2月10日 , 杨婷和第四批进病区的同事们参加了一天的培训 , 主要内容是针对新冠肺炎救治方案的学习 , 防护装备穿着规范等 。 次日 , 她正式进入病区 。 科室主任体谅她的境况 , 与她分在同一个组 , 方便照应 。
当时 , 医院整个住院大楼都住满了人 , 但大多数症状较轻 , 重症患者被集中在一个楼层 , 全部由专家照看 。 杨婷的主要工作是协助专家治疗病区的20多个轻症患者 。 她每天早晚例行查房一次 , 中间遇到病人突发情况随时准备再进病区 。
按照规定 , 从清洁区到病区必须“全副武装” , 医院采取最高级别的三级防护标准 , 除了通常熟知的防护服、口罩、眼罩外、还要戴面罩 。 即使熟练后 , 这套装备全部穿好也需要十分钟 , 哪怕一个细小的缝隙 , 都可能成为病毒进攻的阀门 , 必须胶带封好 。 从清洁区到病毒浓度最高的病区 , 需要经过三道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