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 六地不夜城,用烟火人间点亮夜间经济( 六 )


文章图片
香港夜空光度分布图(2019年7月29日晚上8时30分至11时正)
“夜蒲”的最佳地点是旺角和兰桂坊。先说旺角,这里一直都是年轻人最爱的“夜蒲点”,大部分的食市都会通宵营业,菜品由街头小吃至高价西餐皆有。相比最近流行的炸鸡和啤酒,传统香港的街头小吃更加吸引,味道也更好。十块两串的烧卖、鱼蛋、猪大肠,令人又爱又恨的臭豆腐,都使人食指大动。
“蒲老兰”是一般香港人都会的用语,形容人们晚上去兰桂坊吃喝玩乐。香港有个大特色,地小人多,变相是方便人们的生活。在中环苏豪区,住户楼下就是大大小小的酒吧和画廊,旁边亦有各式各样的餐厅。中西融合,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而且,密密集集的商店融合了各家各户,方便人们亦添加了香港独有的色彩。
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在漆黑的夜晚依然闪闪发光。促成大家“喜爱夜蒲”生活,是因为公共交通的方便。在特别假日,地铁都会通宵达旦运行,接载刚享受完热闹夜生活的人回家。平日的巴士,地铁都会由早上的6点营运至凌晨1点,期间都会有通宵小巴负责短程运载。
香港的环境、历史、经济和交通,造就了香港人“喜爱夜蒲”的特性。香港的夜生活多姿多彩,使人乐而忘返。高大上与烟火味并不冲突
放眼全球,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夜间经济也各具特色,形成本土化和国际化、传统和潮流、接地气和高大上等多种夜间经济集聚区。
伦敦在70多个区域搭建了世界领先的夜间经济文化集群,伦敦夜生活中心苏荷区、戏剧中心西区交叉满足消费者需求;纽约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以24小时地铁著称的“不夜城”,夜生活从文化切入,不论是传统中心时代广场和百老汇,还是年轻人聚集的东村和布鲁克林,夜生活内容多元丰富且充满生命力;东京作为“夜经济”发展的先驱,传统夜生活中心新宿和银座、新区代表六本木和台场等服务差异化人群,官民一体推进“24小时日本”;在全球宜居城市新加坡,传统商业中心乌节路吸引了大批旅游购物人群在夜间消费,新中心滨海湾定位24小时商业、生活、工作与娱乐中心,满足都市人群的多方位需求。
普华永道思略特对夜间经济消费趋势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夜间经济的核心消费群体较为年轻,以20-39岁人群为主,他们的夜间消费能力与40岁及以上的消费者持平,但频次更高,超过60%每周进行夜间消费。
这些夜间主要消费人群体现出以下特征:
倾向临近消费并追求交通便利性;
以休闲放松与社交为夜间活动主要目的;
对文化艺术内容更加感兴趣,未来对消费者最有吸引力的夜间活动是话剧、音乐剧等演出,以及艺术、时尚等主题展览,其次是深夜食堂和24小时书店等业态;
信息获取渠道多元,超过75%的消费者会从线上平台获取夜间互动的信息。
夜间经济 六地不夜城,用烟火人间点亮夜间经济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分析
事实上,夜间经济是给那些有钱有闲的年轻人打造的,电竞、夜宵、蹦迪、酒吧、夜游、唱K、健身、午夜电影……玩法丰富多样。但问题是,处于20-39岁的年轻人正当拼搏事业的年龄,在北上广的年轻人最真实的情况是996,从工作地点回到家里,平均一小时的通勤时间,回家后多半9点以后了,草草点个外卖,洗漱完,刷一会手机,就要准备睡觉了,因为第二天还要早起。即便是520、七夕这种年轻人的节日,各个商圈人头攒动,仍旧有相当多的90后年轻人选择在公司加班。要么加班吃外卖,要么回家后不想出门,是年轻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大众点评的数据也显示,夜间餐饮到店消费的比例只有22%,78%的人选择在晚上点外卖,餐饮外卖才是人们夜间餐饮消费的重要方式。
因此,想要提振夜间经济,最重要的是让年轻人有时间和精力走出家门。
其实大多数普通人迫切需要的夜间经济只是平常却温暖的烟火气,比如便利的交通,恶劣天气也能在深夜打到车,楼下的24小时便利店,地铁口或巷子里的小吃店,深夜街头的居酒屋、烧烤店、粥铺,以及什么都能送的外卖服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