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佛教文学作品对西夏文化的影响与价值( 三 )
禅宗主张"顿悟" , 不立文字 , 以心传心 , 因此各种语录心要则成为禅门学习的主要文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各类语录数量渐多 , 且内容渐广 , 至宋达到鼎盛 。二、西夏佛教文学的主要特点
西夏佛教文学的体裁多样 , 内容丰富 , 它被部分人看做是敦煌佛教文学在时空上的延续 。但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可以看到 , 西夏佛教文学也有着自身的特质与魅力 , 兹举其要者略述如下 。
1、官方佛教与民间佛教的双重系统
西夏曾以释立国 , 从皇室贵族到社会底层的民众 , 都有各自笃信佛教的理由和方式 , 这种差异体现在官方佛教的组织化与民间佛教的世俗化 , 佛教文学亦是如此 。
从现存的各类功德记、发愿文、施经题记以及著名的《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等文献可以看出 , 西夏皇室对佛教的崇信非常虔诚 。会以皇室名义进行有组织的大型译经、法会等活动 , 以官方身份进行佛经的刊刻与布施 。皇室举办这类有组织、国家性的活动 , 其目的则是祈祷国家太平 , 百姓忠诚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夏佛教文化
如《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功能依经录》的《御制后序发愿文》 , 其文曰:"朕睹兹胜因 , 倍激诚恳 , 遂命工镂版 , 雕印番汉一万五千卷 , 普施国内臣民……又愿以此善力 , 基业泰定 , 迩遐扬和睦之风;国本隆昌 , 终始保清平之运 。延宗社而克永 , 守历数以无疆 。"
如此之例还有很多 , 此不再赘举 。这些作品无不反映出官方佛教的有序组织与盛大排场 , 这种耗费人力物力的大型佛事 , 非官方出面无法完成 。
与官方佛教相映成趣的 , 则是民间佛教 , 它的表现是更加世俗化 。民间佛教系统不像官方佛教那样立意高远 , 它更追求现实利益与既得福报 , 往往岀现佛教世俗化的倾向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夏佛教文化
如西夏著名僧人鲜卑宝源所作《贤智集》 , 就是一本劝世诗文的汇编 , 其序文言:"智者阅读 , 立即能得智剑;愚蒙学习 , 终究可断愚网 。"而《贤智集》本身也没有过多对于佛教义理的讲述 , 更多的则是劝人向善 , 教人信佛 , 出现了不少世俗的内容 。其反映出在民间佛教信仰中 , 百姓崇佛的目的依然是趋利避害 , 但是更期待现世现报、称名即报的简洁与便利 。
官方以国泰民安的目的倡导佛教 , 民间则以现得福报的目的崇信佛教 , 这表明了在西夏境内 , 佛教曾以两种系统并存 , 相互促进 , 相得益彰 。
2、释、道、儒三教逐渐融合
佛、道、儒三家在宋元时期逐渐合流是不争的事实 , 这种合流在西夏佛教文学中也有所体现 , 且有不少例证 。如《命友吟》便有"道释二门同一根 , 妄生分别不知因"之语 。
佛教文学作品中 , 是寿生信仰中与诵经结合在一起的礼忏仪式文本 。其中还夹杂着道家《阴司鬼限》《推定儿女法》等作品 , 是典型的宋代以寿生寄库为代表的民间佛教信仰 , 体现了民间宗教实践中信仰杂糅的特点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儒释道三教
在《唐昌国师二十五问答》中 , 岀身华严禅宗的唐昌国师学富五车 , 在一些问答中讨论了佛与道的差别 , 并引用《道德经》来解释道家 。《俄藏》中《普贤行愿品》的"印施记"也表明 , 西夏与华北地区传统儒家孝亲官与汉传华严、净土信仰融合趋势的存在 。
甘肃景泰所岀水陆法会祭祀文中 , 也记载作法事时 , 请坐地龙王、元始天尊、三皇、圣僧 , 祈求各路神仙保佑平安 。种种迹象表明 , 西夏佛教特别是民间佛教 , 三教合流的表现十分明显 , 这其中也包括在佛教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
推荐阅读
- ■世界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面积相当于550个足球场,停车库就有8座
- 『』我国最南端的佛教寺庙,到底有多美呢?
-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哪四座,供奉哪四位菩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 『韩琦』三朝宰相韩琦,北宋难得的硬骨头,有他在西夏人不敢造次
- 『仰光』缅甸旅游地挺多的,当地佛教文化的建筑,很有观赏价值
- [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规模最大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藏-莫高窟
- 夏州@杜建录:论西夏建国前与北宋的关系
- 通宝@辽、西夏时期货币
- 「」宋神宗为何支持王安石变法?这场战争是关键,距离灭西夏只差一步
- 九华山■九华山,都知道是佛教名山,却很少有人知道“东南第一山”的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