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真正的“吹哨人”

谁是真正的“吹哨人”
近期的舆论风潮集中将“吹哨人”推到了至高点 。。“吹哨人”三个字本身含有揭发、举报的意思 , 但把“吹哨人”完全理解为匿名线索的提供者并不准确 。它不是趁乱浑水摸鱼以谋私利 , 更不是滥用公民权利散布谣言 , 也不等同于政府鼓励知情公民举报、检举违法犯罪行为 。从一开始 , “吹哨人”就是以提醒端倪 , 警示控制为目的的瞭望角色 , 哨声在初期往往极其微弱 , 像一撮随时可能被熄灭的火苗 。而社会要做到的 , 是保护这撮火苗 , 并将它放大成一支承担照亮功能的火炬 。谁吹响了第一个哨子?“吹哨人(whistle blowers)”在19世纪的英国是警察执法的一种规定动作 , 在紧急情况下吹哨 , 以引起同事以及民众的注意 。1960年代开始 , 新闻工作者逐渐用“吹哨人”指代揭露不法行为的人 。 经过小半个世纪的发展 , 从连字符词whistle-blower到合成词whistleblower , 吹哨人逐渐拥有了独立的词义 。首先 , 它本身即意味着一定的信息公布权 。公布通常被默认为对外与对内两种 。 对外即将有关资料交予第三方组织 , 如联系媒体公之于众 , 向政府部门反映、向法院提起诉讼 。 对内则指将信息披露给固定组织内部的其他人 , 以引起注意并解决问题 。谁是真正的“吹哨人”
美国《时代(TIME)》周刊2013年一期封面到了今天 , 人们普遍认可它主要产生自某一行业领域内部 , 将对社会有必要作用而多数人看不到的事实盲区公之于众 。相较于大众消费者和政府执法人员 , 行业内部人员对行业内情更加熟悉 , 且在特定领域拥有一定话语权和专业信服力 , 才可能打破信息壁垒 , 最终警醒公众重视 。随着世界进入工业化和全球化 , 经济发展导致行业种类越来越多 , 分工渐趋细致、专业性增强 , 社会的外部监督显得越发力不从心 。不同于利益纠缠的告发、揭秘 , “吹哨人”开始更多指代从内部到外界触发公众反应的机制 。而最先发明“吹哨人”的英国 , 在制度方面却并非前进得最快的 。 直到1998年 , 英国议会才通过《公共利益披露法》(Public Interest Discloure Act of 1998) , 以保护吹哨人免受其雇主的报复行为 。谁是真正的“吹哨人”
英国1998年《公共利益披露法》“吹哨人制度”的建立 , 最初是在美国 。彼时 , 美国国会政府机构还不健全 , 经费、资源各方面都不足 , 政府将一些事项授权给个人行使 , 并允许私人分享执法收益或者提供一定奖励 。70年代以来 , 全球掀起了金融变革冲击下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 。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 , 权力以不同形式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中 , 且与知识具有很强共生性 。 随着“规则—惩罚”的传统管理逻辑悄然变革 , 政府将不再是唯一的社会公共服务提供者、社会公共秩序维持者 。越来越多私人机构和社会组织将会参与秩序维持 , 形成公私协作治理格局 。 “吹哨人”则是响应这种平衡的最有力体现之一 。谁是真正的“吹哨人”
合理完善正规的“吹哨人制度” , 既能为信息查漏补缺 , 又能降低监督成本 , 防止政府部门膨胀 , 填补执法空白 。1972年的水门事件被公认为是美国《吹哨人保护法案》的源头 。民主党总部遭到窃听后 , 虽然接到停止调查的指示 , 时任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马克·费尔特却仍坚持继续调查 。 直到最终爆出总统尼克松卷入事件的内幕 , 国会成立独立调查组 , 尼克松辞职 。“吹哨”的出发点 , 可以是警示 , 也可以是对公义执法的坚守 , 是一种静态精神而非鲁莽抗逆 。当其时 , 为了保护吹哨人 , 媒体用“深喉”来称呼费尔特 , 该词在很长一段时间也一度成为匿名消息提供者的泛称 。“水门事件”后 , 美国24个州纷纷通过立法 , 不仅赋予媒体从业人员作证义务的“庇护盾牌” , 且明文规定雇员不能因为揭露内部问题如腐败、渎职等而被解雇或变相解雇 。1988年 , 国际甚至创办了国际举报人中心(NWC) , 以非盈利的组织形式 , 通过法律、教育活动等手段 , 维护“吹哨人”的权益 。谁是真正的“吹哨人”
“吹哨人”从制度到后来的法案完善 , 都是时代推动的必然结果 。谁来吹哨?近几年国外媒体和大众对“吹哨人”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 似乎都在逐渐加强 。2019年 , 一部改编自同名非虚构作品的美剧《血疫》(Hot zone) , 也以历史上真实发生的“雷斯顿事件”为原型 , 塑造了几位美国式“吹哨人”形象 。谁是真正的“吹哨人”
美剧《血疫》剧照1989年 , 美国本土发生了一次埃博拉病毒暴发 , 第一个发现病源的研究人员南希·贾克斯不顾人们的质疑和批驳 , 坚持上报 , 终让病毒得到了及时清理 , 没有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 。该事件发生后 , 美国政府以此为警戒 , 建立了一套新的防御机制 。同在2019年末 , 由薛晓璐执导、雷佳音、汤唯主演的电影《吹哨人》在中国大陆院线上映 , 虚构故事片末 , 亦用彩蛋形式向国际上真实存在的一些“吹哨人”致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