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战争才是真正的“解药”

多数人不喜欢战争 , 热爱和平几乎是所有人的心愿 , 但战争的到来又从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 纵观人类历史 , 战争与和平总是相伴相生 , 甚至在某些历史阶段战争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主旋律 , 这在中外历史上几乎比比皆是 , 为什么会这样哪?源于阶层固化就是战争之源!战争又是解决阶层固化的最终手段 , 这里的战争包括内部内战和外战! 就以西汉王莽时期为例 。自从西汉中期开始 , 伴随着独尊的一家文化 , 大氏族开始不断崛起 , 要注意独尊的一家文化实际是宗法文化 , 在这种文化中 , 特权是唯一的核心 , 皇族的特权自然是独一无二、高高在上的 , 然后就是士大夫的特权(刑不上大夫)、夫权的特权、长辈的特权、官场中上级的特权、大家族的特权等等就也同时被尊崇了起来 , 这让特权的利益不断放大并在社会生活中编织成密集的网络 。 在这样的特权体系中 , 社会财富就会快速、密集地向上层集中 。 这里的原理是很明显的 , 以特权(行政权力是核心部分)去聚拢社会财富当然会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 让财富的聚拢十分迅疾 。 最终就会导致社会阶层严重的分裂 , 当社会财富聚拢到上层手中之后 , 它们就会通过立法、文化、把持权力等方式固化自己的财富地位 , 最终 , 就达到了社会不同等级的固化 。在阶层固化的过程中 , 不得不提的是董仲舒 。 董仲舒极力鼓吹天命论让社会相信无论一个人是皇帝、士大夫、大氏族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平民 , 都是天命所归 , 目的当然是让人们安于现状 。 当平民不**的时候才可以实现社会稳定 , 进而保护了上层的利益 , 彻底实现了阶层固化 。 董仲舒的天命论是十分荒谬的 , 如果汉高祖刘邦安于一个农民的身份 , 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汉朝 , 汉朝的皇权(天命)又从何而来?汉朝的士大夫们(天命)又给谁服务?天命论在东汉和两晋时期进一步上升为血统论 , 也就是说 , 一个人吃不饱穿不暖是血统所致 。这世界确实有天命天理 , 天命天理都来自人心 , 也因此 , 刘邦得到天下多数人的拥护最终建立了大汉 。 董仲舒等人鼓吹天命论是用来固化少数人的利益 , 违背了天下多数人的人心 , 也即违背了天命天理 , 将繁荣昌盛的大汉推入衰落之中 。当阶层开始分裂并固化之后 , 就会发生两件事:第一 , 贫富差距恶化导致社会基本矛盾加剧 , 此时 , 上层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 就必须壮大国家机器 , 让财政支出快速放大 。第二 , 随着社会财富向上层集中 , 上层有很多手段规避纳税(皇族基本上都是名正言顺地不纳税) , 甚至它们都可以左右税收政策 , 这就导致国家的纳税基数不断减小 , 让持有少数社会财富的中下层承担更多的、更重的税赋 , 最终落入赤贫 。当财政需求不断放大而纳税基数不断减小、中下层民众不堪重负生活难以为继之后 , 社会基本矛盾不断激化 , 朝廷因税收不足就会被穷死 , 小民就会被逼走上梁山的道路 , 导致社会动乱 。要说明 , 此时的动乱绝不仅仅是小民和朝廷之间的游戏 , 主角却是大氏族、地方豪强 , 它们与皇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在一个朝代的运行过程中不断壮大 , 当动乱来临之时它们就会窥视天下 。 它们无论参与朝廷**小民还是参与小民对抗朝廷 , 都是为了壮大自己 , 都是为它们争夺天下所服务的 , 所以 , 它们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 是结束一个朝代的核心力量 。在整个过程中 , 贫富差距恶化、阶层固化就会导致战争 , 路线是十分清晰的 。所以就看到下述现象:西汉王朝到新莽时期 , 王莽进行了以下“改革” , 第一 , 将州、郡、县三级管理体系改为州、部、郡、县四级管理体系 , 国家机器严重膨胀 , 这不过是希望加强对民众的管理 。 在另外一些时代 , 也经常出现不断拆分地方州、郡、县的举措 , 让州郡县的数量越来越多(社会管理人数不断增长) , 这是防止地方尾大不掉的手段 , 目的也是为了强化对地方的治理 。 当然 , 更多的情形是国家管理机构不断增加 , 各个机构的管理人员数量不断增加 , 也是为了强化对社会的管理 。 这些都是社会基本矛盾不断恶化之后的必然现象 , 导致财政支出快速膨胀 。 第二 , 当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时候 , 王莽不断换币(也就是铸造越来越小的钱) 。 今天我们知道 , 这是财政收入不足之后向社会加征铸币税的手段 , 通过不断的搜刮 , 让民间陷入了赤贫 , 动乱来临了 。 新莽就是在这种模式下走向倒闭的 。所以 , 中国封建时期的每个朝代都难以超过三百年 , 根源在于在特权的保驾护航之下 , 在这样的时间内足以完成贫富差距严重恶化、阶层固化进而导致社会动乱的过程 。 贫富差距分化、阶层固化的越快 , 朝代的寿命越短 。 比如 , 西晋有两个特点:第一 , 从开国皇帝司马炎开始就爱钱 , 可用爱财如命来形容 , 拼命地聚敛天下财富 , 当以皇权为背书聚拢社会财富的时候 , 社会财富就会更快速地聚拢到上层手中 。 既然皇帝如此 , 大臣就更加比学赶帮超 。 快速地完成了贫富差距恶化、阶层固化的过程 。 第二 , 西晋的社会等级体系和特权体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 那就是开启了血统论 , 这就让等级充斥到了社会的角角落落 , 让社会财富更充分、更快速地聚集到少数人手中 。 结果 , 西晋仅仅维持了51年就结束了 。而那些维持时间比较长的朝代 , 在中前期 , 皇帝一般都很注重打压社会财富集中化的过程 , 宋朝、明朝的初期都以自己的方式解除了建国功臣的权力 , 避免新的权贵快速崛起成为豪门 , 延缓了社会财富集中化的进程 。 而唐朝通过多元文化(并不独尊一家)延缓了这样的过程 。 清朝之所以可以延续近三百年 , 源于满清贵族来自关外 , 在中原地区没有足够的社会根基和文化根基 , 加上与汉族长期的对立情绪 , 延缓了社会贫富差距严重恶化的过程 。任何朝代的长短自有其内在的逻辑性 , 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天命论 , 更不要去自我蒙蔽 。所以 , 任何封建时代当贫富差距恶化、阶层固化之后 , 都会登上战争的舞台 , 根源在于战争是社会利益大规模重组的一种方式 。 新的王朝建立之后 , 旧王朝的皇族和多数大氏族就失去了绝大部分财富 , 旧社会的、已经固化的阶层就会被瓦解 。 长期的战争之后 , 旧社会的特权阶层(尤其是皇族)基本会被消灭 , 生产资料又回到社会(每个人)手中之后 , 人们只要辛勤劳动 , 都可以实现温饱 , 此时 , 就会出现人心思安(安定)、渴望和平的社会氛围 , 和平的时机也就到来了 。 如果人们手中没有生产资料 , 即便辛勤劳作也无法填饱肚子时 , 也就不会有人心思安这种局势的出现 , 战争就还会继续打下去 。 所以 , 打破阶层固化 , 实现社会生产资料的重组 , 是实现和平的基础 , 也是人心思安的基础 。战争与和平 , 和平与战争 , 永远是相伴相生 。 和平是为了解决“战争”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是贫困)服务的 , 战争主要是为解决“和平”所带来的问题(贫富差距恶化和阶层固化)服务的 , 互为因果 。 这与阴阳、善恶、正反相伴相生是一样的道理 。不要厌恶战争 , 战争是为了和平 , 而和平又会孕育战争 , 这就是人类历史运行的基本旋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