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为啥这么“铁”?“双面打印”是刚需!

巴基斯坦为啥这么“铁”?“双面打印”是刚需!

中巴友谊 , 靠印度 巴基斯坦在中国被叫做“巴铁” , 意即“关系很铁” 。 中国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中巴友好的传说 , 在官方宣传中 , 也多用“好邻居、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长期、全天候和多方面发展的友好关系”一类的长篇褒义词 。

巴基斯坦为啥这么“铁”?“双面打印”是刚需!

巴基斯坦之外的任何国家 , 都没有这个待遇 , 可见“巴铁”真的是很铁 。 这个印象是如此之深 , 以至于很多人会下意识的认为 , 中巴从来都这么“铁” 。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 中巴不是一开始就必然如此 , 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 而这个过程 , 又绕不开印度和美国 。

巴基斯坦为啥这么“铁”?“双面打印”是刚需!

▲蒙巴顿要在几十天内给印巴划好漫长边界 , 因此留下了很多隐患 如果时光倒转到50年代初 , 你会惊讶的发现 , 那时的中印关系非常好 , 而中巴关系却非常一般 。 印度、巴基斯坦皆源于英属印度殖民地 , 是1947年按“蒙巴顿方案”分治形成的新国家 , 印度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共产主义国家(1950年4月建交) , 巴基斯坦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伊斯兰国家(1951年) 。

巴基斯坦为啥这么“铁”?“双面打印”是刚需!

▲1954年周恩来首度访印 , 受到热烈欢迎 从当时的各个方面看 , 中印的相似度都更高——都有悠久的文明 , 都是世俗政权 , 都是面积和人口上的大国 , 都有崛起的强烈意愿 。 甚至在意识形态上都有相似之处 , 因为印度1950年宪法中规定了印度是“社会主义” , 这一款至今未改 。 相对而言 , 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差异更大 。 中国是世俗国家 , 巴基斯坦奉伊斯兰教为国教 , 中国是社会主义 , 巴基斯坦是资本主义 , 文化上就更没有多少相通之处了 。 更关键的是 , 当时两国的外交政策截然不同——中国向苏联“一边倒” , 而巴基斯坦则倒向了美国 。

巴基斯坦为啥这么“铁”?“双面打印”是刚需!

▲好地方都归了印度 , 巴基斯坦收获穷困地区 为什么巴基斯坦要“投美”呢? 第一个原因是弱 , 巴基斯坦继承了英属印度的农牧业地区 , 印度则继承了工业化地区 。 无论在地盘、人口还是实力上 , 印度都远远超过了巴基斯坦 。 巴基斯坦 , 进 , 要与印度争夺克什米尔 , 退 , 要能够自保 , 避免被印度吞并 , 就必须要抱一个强有力的大腿 , 否则没有安全感 。 巴基斯坦前外长乔德里坦言:“我们是个小国 , 需要依靠外力帮助……为了自卫和发展……不能找到比美国更好的盟国了 。 ” 谁的腿最粗?当然是美国了! 独立后的巴基斯坦迅速倒向美国 , 加入了《马尼拉条约》和《巴格达条约》 , 这两个条约可以理解为亚洲版和中东版的“北约” , 目的都是“遏制共产主义” , 而巴基斯坦是唯一一个同时加入了这两个条约的亚洲国家 。

巴基斯坦为啥这么“铁”?“双面打印”是刚需!

▲靠着美国 , 巴基斯坦度过了 建国以来的第一个难关 那么美国靠得住吗?从最开始的情况看 , 美国对巴基斯坦还不错 。 1952年冬 , 粮食短缺的巴基斯坦遭遇了旱灾 , 引发饥荒 , 美国伸出援手 , 在第二年提供了70万吨小麦 , 凭借美援度过难关的巴基斯坦人非常感激 。 同时 , 美国在巴设立军事基地 , 给予军援 , 也抵消了一部分印度的威胁 。 首架被击落的U-2侦察机 , 就是从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的空军基地起飞的 。 第二个原因是对西方的好感 , 巴基斯坦的精英阶层多数接受过西方的高等教育 , 在思想上比较亲西方 , 倒向美国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 所以在五十年代中前期 , 基本是现在的反转——中印火热 , 中巴冷淡 。 1954年 , 中印总理互访 , 发表了《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 均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开创了中印的蜜月期 。

巴基斯坦为啥这么“铁”?“双面打印”是刚需!

这种关系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达到高峰 , 印度在国际上力挺新中国 , 多次在联合国给国民党上眼药 , 把蒋介石气个半死 , 在日记里把尼赫鲁骂作“泥黑路” 。 相反 , 巴基斯坦则一直附和美国 , 连续8年在恢复新中国席位问题上投了反对票 。 这时的形势就比较有意思了——巴美结盟 , 中印抱团 , 印巴敌对 , 按此推论 , 就应该是中巴互怼才对啊?不过历史并没有照这个方向演进 。 首先 , 巴基斯坦主观上没有反华的动机 。 作为一个新独立的国家 , 巴基斯坦对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抱有同理心 , “投美”更多的是为了防印 , 而非反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