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李宁拯救李宁 为什么李宁能推出“中国李宁”?( 六 )


从冯晔提供的数据看 , 2019年 , 李宁电商部门的营收贡献占总营收的23% , 而这个数字在2013年底还是2% 。 "能够获得如此显著的成果 , 还是因为公司在后期加大了对电商的投入 。 "
在冯晔看来 , 李宁电商目前的定位如下:
首先 , 电商部门是李宁公司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 第二 , 电商也是一个媒体 , 是一个比较好的宣传平台 , 李宁的很多新品 , 会选择在电商渠道首发 。 第三 , 李宁公司也会把电商作为一个数据中心 , 通过此观察当下市场的变化 。
而在未来 , 李宁与钱炜都希望电商部门能更多承担为线下服务、引流的职能 。
"这是我们的智慧门店 , 从热量变化上能明显看出消费者进入门店后的运动走向 , 而这套智能系统也会在李宁更多的直营店上应用 。 "杨海威的办公室挂着一面显示屏 , 同时他告诉采访人员 , 此刻新CEO钱炜对于店铺运营的关注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高 。
李宁目前有6400多家门店 , 其中直营门店1300多家 , 在钱炜看来 , 不管是直营门店还是经销商门店 , 管理都需加深 。
"董事长对我的要求 , 更多在于对李宁零售模式的改变 。 "钱炜告诉《中国企业家》 , "在之前三个月 , 我去过李宁的各级市场与工厂 , 在未来 , 我们要在各个领域 , 包括组织架构方面进行整合 , 同时要有更细化的运营 。 李宁公司在之前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 下一步需要让效率更优、让每一家单店都成为可以盈利的门店 , 这是一个比较立体的工作 , 需要从店铺运营、商品经营、库存效率、组织架构、电商效率各方面调整 。 "
李宁与"李宁"
体育行业星辰大海 , 没有人能否认李宁本人在其中的贡献 , 也没有人能否认李宁公司对于全行业发展的意义 。
「李宁」李宁拯救李宁 为什么李宁能推出“中国李宁”?
文章图片

经常与李宁同时被提起的另一家本土品牌是安踏 。 在李宁深陷泥沼的同时 , 这家来自于晋江的企业靠着"多品牌收购"与"国际化"的战略赶超李宁 , 稳坐行业一哥的位置 , 其2000亿的市值让李宁至今难以追赶 。
安踏与李宁的企业文化完全不同 , 发展道路也截然相反 。
2018年起 , 李宁公司贯彻的都是"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发展策略 , 即聚焦体育专业、只做李宁品牌、通过多渠道发展 。 而安踏则是一直奉行"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策略 , 其中的FILA更是成为安踏的现金奶牛 。
根据安踏2019年上半年公布的财报来看 , FILA为安踏集团贡献营收占比为44% , 大有赶超主品牌之势 , 或也正是因为享尽了"果实"的甜美 , 安踏在后期国际化的收购上"大施拳脚" , 在2018年末花费巨资收购高端户外品牌始祖鸟更是让人侧目 。 此外 , 安踏在资本上的运作也较其他国内品牌成熟 , 其曾在2019年对抗数次做空 , 超高的毛利率与FILA的门店数反而成为做空机构的话柄 。
与李宁相比 , 安踏俨然成为了一家平台型公司 。
在之前《中国企业家》采访的过程中 , 部分李宁前员工也曾对李宁的"商业能力"颇有微词 。
但从来没有人指责过李宁的人品 。
最常被媒体提及的是李宁与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的一段过往 。 1988年 , 李宁在汉城奥运会吊环比赛上失利 , 一夜之间成为"千古罪人" , 当他孤零零地回到首都机场 , 只有李经纬在走廊尽头等他 。 1989年4月 , 经李经纬力劝 , 李宁创办李宁品牌 。 2013年 , 李经纬困厄于病榻 , 李宁承担了其所有的医疗费用 , 并为其料理了后事 。
"他是我商业上的启蒙教练" , "作为一个冠军我还是很荣耀的 , 一开始觉得拿这个名字去做商品不太合适 , 我是在他的鼓励下才决定做的李宁品牌" 。 此后数年间 , 李宁两次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 , 都把李经纬挂在嘴边 。
2014年末 , 金珍君一纸离职信引发行业轰动 , 次年 , TPG正式从李宁公司撤资 。 但在这个过程中 , 李宁本人从未对任何人做出过负面评价 。 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 , 李宁也向采访人员表示过对"陈义红、张志勇、TPG"在内的经理人团队所做贡献的认可 。
"这几年总是有人不断去攻击这个品牌 , 甚至带有恶意地去攻击李宁本人 。 作为公司管理者 , 我们会很愤怒 , 但他在这方面从来没有任何的评论、还击 , 他对所有东西都抱着善意去理解 。 "洪玉儒告诉《中国企业家》 , 在他看来 , 李宁始终是一个有高度、有底线的人 。
我们或许无法评价李宁朴实厚道的性格是否真正适合从商 , 但他的确总能把有才能的人聚拢 。 而这种运动员气质或许早已转换为李宁公司独有的企业文化 。
但与早些年相比 , 李宁的管理风格似乎变了 , 至少从目前来看 , 对于企业大方向上的把控 , 李宁不会再假他人之手 。 "他对我的要求从来都是怎么难怎么来 , 但我也没有不完成过 。 "在采访过程中 , 不止冯晔一人向《中国企业家》表示过李宁的严格 。 当然作为创始人与企业表率 , 李宁也必须时刻冲到最前面 。
那么在此之后呢?一个拥有强精神领袖的企业又该如何完美延续?李宁本人在为公司注入更多品牌力与凝聚力的同时 , 其个人的光辉是否会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阻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