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何处破局:养老保险降费( 七 )

第二 , 个人账户与政府补贴相结合 , 建立一个精算平衡的养老保险体系 。 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两个账户 。 所谓的个人账户是指用于记录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从企业缴费中划转记入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上述两部分利息金额的账户 , 退休后的收入与缴费密切相关 。 而统筹账户是指统一筹划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的账户 , 个人退休后的收入与缴费多少有一定关联 , 但不是很密切 。 有人反对扩大个人账户 ,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 因为个人账户的再分配功能较弱 , 统筹账户的再分配功能较强 。 但是 , 个人账户也有其优势 , 因为个人退休后收入与缴费多少密切相关 , 所以缴费的积极性会比较强 。

怎么把个人账户对于缴费积极性有利 , 和统筹账户再分配的功能有效结合起来 , 使得人们既有激励去缴费 , 还能实现一定的再分配 , 低收入群体老了以后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我们建议 , 在个人账户中 , 政府可以用财政的能力(如国有资产)对低收入参保者的缴费进行补充 。 如果收入比较低 , 个人缴纳一部分养老金 , 政府进行相应的补充 , 增加低收入者个人养老账户的积累 , 这样在缴费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了再分配 。 最终结果是 , 既有个人账户 , 提高人们的缴费积极性;同时又能对低收入者的缴费进行补充 , 保障再分配 。 这样可以建立一个精算平衡的养老保险体系 , 每个人的缴费加上政府补贴 , 和退休以后的待遇 , 在精算上是平衡的;当每一个人都是平衡的 , 整个系统也就是平衡的 , 养老保险的长期可持续性也就得到了保障 。

第三 , 按精算平衡原则 , 给退休职工选择退休年龄的空间 。 2010年之后 , 中国的人口红利就逐渐消退了 。 16-64岁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不仅比重在下降 , 绝对数也在下降 , 16-64岁适龄劳动人口数量每年以几百万的速度在减少 。 如果不改变退休年龄 , 未来中国的劳动力会有短缺 ,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 这就要考虑怎么在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得到有效、充分的使用 。 当然 , 人口红利跟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不断上升是有关系的 。 以前设计养老制度时 , 中国人口预期寿命是60多岁 , 现在预期寿命已经是77岁左右 。 如果考虑那些已经活到60岁的人 , 他们的预期寿命就更长了 , 达到80岁左右 。 于是 , 过去的制度就不再可持续 , 需要考虑延迟退休年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