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600多家互联网医院上线 互联网医疗的春天已经到来?( 二 )


值得注意的是 , 刘敏超指出在线上场景 , 医生问诊所需的时间仍然需要6分钟 , 但收入却只有挂号费 。 表面上看 , 诊疗效率不变 , 收入却降低了 。 不缺病患的实体医院、医生们为何对线上平台热情高涨?
答案就是:互联网医疗在打通原有医疗服务场景堵点、痛点的同时 , 释放出新的需求 。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万小平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孕妇突然肚子疼了一下 , 或者胎动次数跟昨天不一样了 , 如果按照过去的模式 , 孕妇要到医院来排队挂号 , 等看上医生起码要耗费半天的时间 , 但要在线上进行咨询 , 效率就非常高了 。 而对医院来说 , 不仅排队现象缓解 , 获取病人的途径也更加多元了 。
因此 , 6分钟的场景背后 , 凝结着医疗服务生产领域高度的专业性、技术性及人才垄断性 。 这正是第三方平台等外力在核心诊疗环节 , 一直难以“撬动”实体医院主导地位的原因所在 。
但另一方面 , 在医疗服务这个高度闭合的全链条中 , 还存在着很多“6分钟”之外的场景 , 比如导诊挂号、报告读取、拿药用药、慢病管理、支付方式、健康促进等院前、院中、院后服务环节 。 对医疗服务的全流程改造 , 改进医院管理方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打造多元化健康场景 , 将成为下一阶段互联网医疗发力的重点 。
“需求的增加 , 才是推动政策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 。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健康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说 , 后疫情时代 , 互联网医疗将加速推进到全面发展的阶段 。
在瞿介明看来 , 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尚未实现从需求方出发 , 把相关各方串在链条上、平台上 , 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 比如 , 专家在线上开了药 , 病人还得自己想办法去买药;专家没法在线开检查单 , 病人也没法做检查等 。
“我们希望构建这样一个平台——支付方、服务方、需求方全部找到自己的站位 , 这才是一个理想状态 。 ”瞿介明说 。
2
近600家互联网医院的轨迹:放下路径之争 , 融合才是未来大趋势
这样的平台 , 会诞生在第三方企业 , 还是公立医院主导的模式下?这是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之路上旷日持久的争论 。
作为互联网医疗进入诊疗核心的标志 , 互联网医院已成为各地医疗健康的“新基建” 。 截至2020年6月底 , 全国各地已审批设立互联网医院近600家 。
【互联网医疗|600多家互联网医院上线 互联网医疗的春天已经到来?】梳理它们的发展轨迹 , 半月谈采访人员发现 , 互联网医院在2017年出现了一轮建设高峰 , 又在2018年随着政策加强监管而整体建设数量下滑 。 进入2019年后 , 多地省级监管平台建成 , 互联网医院数量又一次猛增 , 到2020年出现“井喷” 。
从主导方变化来看 , 2017年以前 , 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在宁夏、山东、广东等地区发展势头迅猛 , 占据主流 。 但2018年国家卫健委出台《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之后 , 情况发生根本性转变 , 实体医院越来越多地建设互联网医院 , 占比已远超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 。
有人把公立医院和企业分别比喻为城内和城外的“大佬” , 认为两者迟早要“打起来” 。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 , 两者各有优缺点 , 疫情后的互联网医疗发展应妥善处理两者关系 , 互相融合发展 。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原院长、春田医管创始人段涛直言 , 大多数公立医院的App是“三好”:好丑、好乱、好难用 , 这是因为公立医院缺少“服务基因” , 还停留在工程师思维 。
他认为 , 单体公立医院的患者有限 , 医生总时间有限 , 整体资源很容易见顶 , 所以可以做好 , 但难做大 。 而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利用服务器就能面对全国所有患者 , 可以做得大 , 但由于医生资源无法轻易拿到 , 不一定做得好 。
事实上 , 互联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已现隐忧 。 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互联网医院线上增量不大、医生没有动力 , 运营属于赔本赚吆喝 。 一些医院不愿意让医生多点执业 , 认为线上诊疗是不务正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