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Cars|向代工说不,富士康要做正规军( 二 )



在新能源造车大潮中 , 身份过分相似的他们注定要迎来一场正面较量 。 而从当下发展来看 , 无疑是华为更胜一筹 。
在今年Mate 40发布会现场 , 华为除了发布手机外还宣布旗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品牌——HI 。 这个“搬运工”即将优化处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 在华为蓝图中 , “HI解决方案 , 几乎拥有了当下智能汽车所能想到的所有场景 。 ”
有华为的前车之鉴 , 再看富士康MIH平台 , 似乎更加接近当下车企们正在做的事情——平台 。 近几年每家车企都在积极开展自研平台 , 广汽新能源的 GEP平台 , 奇瑞新能源的LIFE模块化平台 , 比亚迪的e平台等等 , 其作用多半也是围绕车型“通吃”的方向展开 。 所以如果论优势 , 华为所推崇的智能车机系统 , 远比富士康的MIH平台来得吃香 。
BusinessCars|向代工说不,富士康要做正规军
本文图片

“精准” , 成为华为智能车机能够迅速赢得车企们的喜爱的原因 。 而同为半路出家的富士康 , 也许还需要再审视一下自己的最佳职能 。 在面对随时“进化”的行业 , 对于供应商出身的富士康不得不快速转型 , 这也是迫于无奈之举 。
2018年、2019年富士康代工的手机业务整体业绩下滑明显 , 2020年更是首季度净利润出现同比减少89.5% , 这是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 富士康利润最低的一个季度;随着郭台铭的正式退休 , 继承者刘扬伟也曾明确表示 , “新董事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维护郭台铭赋予公司的企业DNA , 在此之外还可以做的一件事情 , 就是把这个家扫得更干净 。 ”
“电动汽车 , 人工智能 , 半导体 , 5G”这些全是当下智能时代炙手可热的项目 , 正所谓“得零部件者 , 得天下 。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对于各大车企而言 , 是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
BusinessCars|向代工说不,富士康要做正规军
本文图片

人工智能 , 半导体 , 5G的开发更是需要汽车供应商们的倾尽全力 , 大家所熟知的博世、麦格纳、大陆这些响当当的名号的确也是车企们所离不开的 。 此次富士康高调入局 , 也足以显示其想要分一杯羹的极大欲望 , 此为转型 , 当然也是顺势而为 。 而基于富士康前几年在汽车行业不断试水的经验来看 , 它已做好准备 。
如果预测没错 , 新晋董事长刘扬伟即将开始履行其在2018年旗下子公司出资3亿元投资小鹏汽车时所说的 , “富士康并不准备生产整车 , 也不准备推出自己的品牌 。 汽车制造商领导一群供应商的传统商业模式已不再可行 , 因为它们缺乏电动汽车最重要的一些技术 。 ”
换言之 , 富士康目前所掌握的“一些重要技术”或许其他家所没有的 。
BusinessCars|向代工说不,富士康要做正规军
本文图片

富士康也将打破常规的传统商业模式 , 对后市场供应商体系进行更上一层楼的升级 。 作为零部件代工供应商中的翘楚 , 富士康充当起一个“领头羊”的作用 , 固化的思维方式早已跟不上新能源汽车洪流下的全新时代 , 唯有抓住机遇 , 放手一搏 , 希望在明天 , 或许 , 这就是富士康最大的优势 。
但从目前汽车供应商角逐的火热程度看 , 富士康想临门一脚 , 从利益角度看颇有难度 , 它又具备什么胜算呢?
富士康给出了一个答案 , 电池 , 固态电池 。
早前 , 富士康宣布将要进军电池行业 , 生产固态电池 , 而其实固态电池一直都是当前行业研究的热点 , 甚至行业认为 , 全固态电池是解决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 , 有望在5-10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 。 由于目前车企和电池厂家标准难以统一 , 商业化应用并不明显 , 但专家指出 , 要尽早开展固态电池标准化工作 , 以便推动电池的规模化制造、梯次利用回收和换电模式推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