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汽车产业变革前夜 车企逃离宁德时代?( 二 )


车企自研电池如果只为自用 , 装机量无法和宁德时代这样的头部电池企业相比 , 单位成本偏高 。 现阶段自建电池厂 , 其实是“赔本赚未来” 。
所以大多数车企现阶段仍要和宁德时代合作 。 2020年上半年 , 工信部新能源车型目录中 , 51%车型均为宁德时代配套 。 即使是那些有“逃离”计划的车企 , 也主要是为了分散风险:通过“扶持”竞品 , 避免自身供应链体系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 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 。
◆ 产业变革走向何方?
对于车企的小心思 , 宁德时代非常清楚 。 5月 , 有投资人提问“如何看待整车厂自建电池厂的影响” 。 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潘健的回答是:“我们始终相信专业分工的优势 。 CATL的长期专注、创新能力、制造经验和规模带来的产品品质、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会越来越凸显 。 在这个过程中 , 整车厂当然也会做各种尝试 , 包括自建工厂 。 我们只做好自己的事 , 不抵触也不担心 。 ”
趣头条|汽车产业变革前夜 车企逃离宁德时代?
本文图片

宁德时代确实不担心车企“尝试” , 因为电池企业有车企不具备的优势 。 车企入股其他电池企业 , 乃至自建工厂 , 本质上是希望以攻代守 。 只要合作的利益大于对立 , 车企和电池厂就会广阔的合作空间 。
合作是否会始终大于对立?短期来看 , 电动车产业还没到分蛋糕的时候 。 截至2019年 , 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仍然只有5%左右 , 全球占比更低 。 根据工信部2019年底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 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5% 。 毫不夸张地说 , 电动车产业仍处于变革前夜 。
这意味着 , 当前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目的是做增量 , 而非抢存量 。 较长时期内 , 车企和电池厂合作的空间都远大于竞争 。
趣头条|汽车产业变革前夜 车企逃离宁德时代?
本文图片

长期来看 , 汽车产业链重构的同时 , 汽车商业模式也在重构 。 电池大概率不是车企未来盈利重点 。
其中的逻辑是:新能源车想取代燃油车 , 前提是电池不存在续航和价格障碍 。 如果电池不存在续航和价格障碍 , 自然也不存在技术和品牌溢价 。 随着技术进步 , “里程焦虑”势必会得到解决 , 车企在电池上大费周章意义不大 。
车企“逃离”宁德时代 , 本质上还是传统制造业思维作祟:通过控制产业链上下游 , 降低制造成本 , 进而提高收益 。 但在智能电动车时代 , 车企扮演的角色应当是技术集成和用户平台 , 盈利点应从整车售卖转向用户生态 。 没有这种思维转变 , 即使产品变成电动车 , 车企也仍是“整车制造企业” , 而非“移动出行企业” 。
趣头条|汽车产业变革前夜 车企逃离宁德时代?
本文图片

除了电池 , 芯片、操作系统、自动驾驶未来都将由其他企业参与完成 。 车企应该把哪些技术抓在自己手上 , 进而保持行业主导地位?这是车企需要思考的问题 。
◆ 结语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汽车企业要把合作的手伸出去 , 互联网、IT企业要把手伸进来” 。 开放心态 , 合作共赢 , 是推动汽车产业变革的关键 。 是否“逃离”宁德时代 , 是车企根据自身成本和效率所做出的考量 。 但从长远来看 , 车企与电池企业 , 合作必然是最佳的选择 。 (文/汽车之家 蒋平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