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衣飘扬|下慢的功夫,做对的事情( 二 )


这是坐在高速快捷的交通工具上 , 无法感受体验的 。
这种慢 , 融入了人生的信念!
素衣飘扬|下慢的功夫,做对的事情04
李可染先生当代山水画一代宗师 。 40岁时 , 便已成功举办多次画展 , 成了大学的名教授 。
经徐悲鸿引荐 , 1947年 , 李可染拜在80多岁高龄的齐白石门下 。
当时 , 李可染带了20幅画去拜见 , 齐老正在躺椅上养神 , 画送到手边 , 便顺手接过 。
刚开始 , 他半躺着看 , 两张看完后 , 他不由自主地坐了起来 , 再继续看 。
齐老眼里放出亮光 , 身子也随着站了起来 , 边看边说:“这才是大写意呢!”
欣赏之余 , 齐老语重心长地说:“但我看你的画像是写草书 , 我一辈子都想写草书 , 可我现在还在写正楷……”
【素衣飘扬|下慢的功夫,做对的事情】李可染在白石老身边理纸磨墨 , 直到齐老过世 , 做了十年徒弟 。
他没有直接学习齐白石的画 , 而是学到了齐白石绘画、书法最关键的一个字——“慢” 。
李可染先生自署“白发学童” , 又取斋号曰“师牛堂” , 这种由快入慢 , 厚重拙朴的风格 , 牢牢奠定了他在中国画坛的地位 。
李可染先生的慢 , 是一种境界 , 也是一个高度!
05
朝拜南岳圣帝菩萨 , 由来已久 。
历史上 , 那些南岳的老香客 , 每年八月 , 由家乡出发 , 带足干粮 , 黑裳红巾红布兜 , 唱着朝香歌 , 一路叩拜 , 晓行夜宿直上祝融峰……让人感动、震撼!
后来去西藏 , 见到了许多朝圣磕长头的藏民 。
拉萨的冬天 , 在大昭寺最多的 , 不是游客 , 是四面八方赶来的朝圣者 。
一趟朝圣的路程 , 短则半年数月 , 长的可以达到一到三年 。 路程漫长 , 气候严酷 , 很多到此而来的朝圣者都是携家带口 , 举家前往 。
电影《冈仁波齐》作了真实的纪录 。
信徒们认为在一生修行中 , 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 , 这样才算虔诚 。
在朝拜途中 , 他们的表情 , 只有平和 , 就象是西藏的天空 , 纯净的蓝天白云 。 朝圣者的喜悦、激情全部释放在大昭寺前面 。
这漫长而缓慢的朝拜 , 换来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 灵魂的自在与无碍 。
这种慢的修行 , 何尝不是一次重生!
06
1934年 , 32岁的沈从文因母亲病重 , 开始了为期四十多天的湘西故乡之行 , 从北京回到了阔别了十八年之久的故乡:湖南凤凰 。
沈从文与新婚妻子张兆和约定 , 每天用笔将沿途的风景、心境记录下来 , 写信寄给张兆和 。
一封封信 , 向妻子细细描述了途中的风景、生活在河边的人、码头上的一条条街道、一间间商铺 , 述说着吊脚楼下水手们的故事……
沈从文的信 , 也从最开始的一天一封 , 变成了一天四五封 。
素衣飘扬|下慢的功夫,做对的事情慢慢的走过去 , 看沿途的风景 。 这些信件成了《湘行散记》的母本 。
如象今天的高速、高铁、飞机 , 几小时抵达 , 就不会有这部名著了 。
这种慢 , 有了精神与灵魂偕行 。
07
李白佩剑漫游天下 , 诗酒纵横 , “绣口一吐 , 就是半个盛唐” 。 如生活在现代 , 那些伟大的诗篇还能产生吗?
太快太便利 , 都来不及思想 , 也无须抒情 , 甚至抒情都嫌是矫情 。
十年磨一剑是慢 , 十载寒窗是慢 , 板凳要坐十年冷是慢 , 十年才是一个慢的周期 。
慢慢说话 , 慢慢做事 , 慢慢交心 , 慢慢控制情绪和内心 , 如初起之苗 , 不见其增 , 日有所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