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用奋斗铺就幸福路

脚踏实地,用奋斗铺就幸福路
开栏的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 。经过党和人民的接力奋斗,我们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历史时刻,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之奋斗的期盼即将变成现实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本报采访人员将用一篇篇沾着泥土、带着露珠、来自一线的报道,生动呈现江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讲述新时代奋斗者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动人故事,反映广大群众平凡生活中的温度与感动,激励全省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昂扬的姿态,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努力就有发光机会 。从城市到农村,普通劳动者脚踏实地,用汗水和双手创造美好新生活 。他们的故事,成为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火热实践的生动注解 。
从城市到农村,努力就有机会
“以前觉得,小康生活就是有房子、有工作、有存款,现在小康意味着更多 。”在南京苏宁小店梅花山庄店,23岁的宿迁姑娘毕羽侠感慨地说 。
和千千万万独自在大城市打拼的小镇青年一样,2017年初到南京时,毕羽侠的目标明确又现实,但当时那些都离她很遥远 。“第一份工作是卖服装,每天10小时,每月4000元,没有五险一金 。”毕羽侠下决心改变 。去年8月,她竞聘上岗,成为苏宁小店合伙人,不仅收入比以往翻了一倍多,还因为社区团购“团长”的身份成了社区红人 。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善意,毕羽侠更加坚定扎根南京的决心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乡村振兴正当时,农村同样充满机遇 。“儿子大学毕业后,回来和我一起养螃蟹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新潦村螃蟹养殖户宋永康说,起初他对儿子的选择并不支持,但现在却心服口服 。去年底,东山镇万亩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工程完成,宋永康父子承租216亩池塘养殖精品太湖蟹 。“多亏年轻人懂技术懂市场 。”宋永康说,精品蟹个头更大、肉质更鲜,每斤比市场价贵出20元也不愁销路 。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民家门口就业成为常态 。中央和省市媒体采访人员组成的媒体团来到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钱家渡村旅游服务中心时,一场销售农副产品的直播正在进行 。面对镜头,钱家渡村润和水产合作社负责人黄连宝卖力吆喝:“板鸭、大米、草鸡蛋……都是好东西,绝对绿色无公害,放心吃!”
黄连宝的合作社流转村民2300亩田地和村里的水面,不仅盘活原先荒废的资源,还创造近30个工作岗位 。“在合作社工作的村民,平均每月4000多元,加上流转费和农业生产补贴,年收入超5万元 。”
数据显示,去年,江苏城镇新增就业148.3万人,超额完成120万的目标任务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1万元、2.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2%、8.8% 。
补齐最短板,不让一人掉队
在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街道,青龙桥残疾人葡萄采摘园内,40岁的李汉林正在大棚里忙着给葡萄疏果 。因患有轻微先天性智力障碍,直到2012年采摘园建起来,他才有了第一份工作,先是跟着师傅免费学技术,渐渐从兼职干到全职,现在已是独当一面的种植能手 。对于现在的生活,他非常满意:“生活比卖得最火的‘甬优一号’葡萄还要甜” 。
“百姓生活究竟好不好,要看‘最短的那块木板’ 。”青龙桥社区党委书记李明思说,“建这个采摘园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残障人士就业,鼓励他们自食其力、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采摘园已先后为近百位残障人士提供技术培训,他们当中有的成为技术能手,有的变身种植大户,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 。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先富起来的江苏人将援手伸向千里之外的贵州,在深度互动中攻坚“精准扶贫” 。2014年起,苏州10个区(市)分别与贵州铜仁10个区(县)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张家港的对口扶贫单位 。扶贫必扶智,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沙洲职业工学院,成为张家港教育帮扶工作的前沿阵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