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中无线与有线数据是怎样转换的(即802.3协议怎样与802.11协议相互转换)

以下内容直接摘自《802.11无线网络权威指南》第二版无线到有线(802.11至802.3)当基站的无线界面接收到准备传送至有线网络的帧,基站就必须在两种介质间桥送帧。非正式来讲,以下是基站必须进行的一系列工作:1. 当基站接收到一个帧,首先会检测该帧基本上是否完整。接下来,基站会针对所使用的物理层,检视本章之前讨论过的物理层标头,然后验证802.11 帧上的帧检验码。2. 证帧接收无误后,基站就会继续检视是否应该进一步处理该帧。a. 传送至基站的帧,会将基站的MAC 地址(即BSSID)摆在802.11 MAC 标头的Address 1 位。不符该基站BSSID 的帧应予以丢弃。(有些产品并未实现此步骤。)b. 802.11 MAC 接着监测且移出重复的帧。产生重复帧的原因很多,不过最常见的情况是802.11 应答信息在传送过程中丢失或有所损毁。为了简化上层协议的工作,因此由802.11 MAC 负责剔除重复的帧。3. 一旦基站判定需要进一步处理该帧,就必须予以解密,因为该帧会受到链路层安全算法的保护。解密的细节详见后续与安全性有关的章节。4. 成功解密之后,基站即检视该帧是否为帧片段,需要进一步重组。完整性保护(integrity protection)针对重组后完整帧,而不是个别的帧片段。5. 如果经过步骤2a 的BSSID 检验,判定基站必须桥送该帧,较复杂的802.11 MAC 标头就会被转换为较简单的以太网 MAC 标头。a. 记录在802.11 MAC 标头之Address 3 位里的目的地址,会被复制到以太网的目的地址。b. 记录在802.11 MAC 标头之Address 2 位里的源地址,会被复制到以太网的源地址。c. 从802.11 Data 位里的SNAP 标头,将(Type)类型代码复制到以太网帧里的Type 位。如果该以太网帧亦使用SNAP,就复制整个SNAP 标头。d. 顺序信息主要供帧片段重组之用,不过当帧被桥送之后即予以丢弃。e. 如果有标准的服务质量处理程序,即在此进行无线与有线的Qos 对应。不过到目前为止,用来表示服务质量的形式,通常就是在有线帧中使用802.1p优先性等级bit,或者其他的控制形式。6. 重新计算帧检验码。以太网与802.11 使用相同的算法来计算FCS,不过802.11 帧多出一些位,同时为FCS 所保护。7. 所产生的新帧交付以太网界面传送。有线到无线(802.3至802.11)将帧从基站有线端桥接至无线介质的过程刚好相反:1. 验证以太网 FCS 后,基站首先会检视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所接收到的帧,亦即检视该帧的目的地址是否属于目前与基站连接的工作站。2. 将SNAP 标头附加于以太网帧的数据之前。上层封包是以SNAP 标头进行封装,而其Type 位是自以太网帧里的类型代码复制而来。如果该以太网帧亦使用SNAP,则复制整个SNAP 标头。3. 对帧的传送进行排程。802.11 包含复杂的省电过程,将帧置于传送序列之前,基站可能会将帧暂存于缓存区。4. 一旦帧被置于序列待传,就会被赋予一个顺序编号。如有必要,所产生的数据可以用完整性检验值加以保护。如果帧需要分段,则会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分段门限进行分段。分段帧时,将会在Sequence Control 位指定片段编号。5. 如果帧需要保护,则对帧(或每个帧片段)的本体加密。6. 802.11 MAC 标头是根据以太网 MAC 标头产生。a. 将以太网 的目的地址复制到802.11 MAC 标头的Address 1 位。b. 将BSSID 置于MAC 标头的Address 2,以做为无线介质上之帧的发送者。c. 将帧的源地址复制到MAC 标头的Address 3 位。d. 将其他位填入802.11 MAC 标头。也就是把预计传送时间填入Duration 位,并把适当的旗标填入Frame Control 位。7. 重新计算帧检验码。以太网与802.11 使用相同的算法来计算FCS,不过802.11 帧多出一些位,同时为FCS 所保护。8. 所产生的新帧交付802.11 界面传送。
■网友
802.11的MAC层其实参考了802.3的MAC层的实现,后面以后弄懂了再补充~
■网友
不知道哎,抱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