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设计在机械设计领域发展怎样
二维协同平台在当下形势看来,已经具备相当的优势,在未来技术的发展来看,这个趋势是必然而然的。目前也有使用到二维协同平台进行设计,也在不断摸索中,对于大部分民用建筑而言,已经很高效的解决一个项目各专业之间沟通等各种疑难杂症,通俗说来,就是一个模型大家一起来做,哪个地方出了毛病,每个人都很清楚,大家就会有商有量来讨论然后解决问题,还有个好处就是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有问题就解决,千万别坏了这个兴致。这就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一个阶段你会根据项目进度去整理资源以便共享给各专业人员,完美实现设计上的提资流程,最后出成果,集中管理以便于项目归档和图纸归档。再说说三维协同设计平台,依BIM(BuildingImformation Model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来实现三维信息模型的制作,这个平台的信息量相当之大,涉及的内容也非常详尽,对于设计质量也能得到精确的控制。正因为如此,对于硬件及软件的配置就相当高了。目前国内尚未普及,但国内案例也不少,高大上、高精尖的项目就是通过BIM实现的,现在大型设计院有专门成立BIM研究小组,国外90%以上建筑事务所都用BIM设计,这个真没法比。未来的趋势不言而喻,最后提一点,软件终究是工具,替代不了大脑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不仅仅是需要依靠工具,更需要设计师面对工具时的游刃有余。
■网友
不请自来讲一下之前那个单位设计工具的进化过程,有点啰嗦一款工程设备由总体、结构、液压、动力、电气等设计单位组成,按照子部件分的话会有几十个部件分工最早产品设计的图纸(2D)全部是纸质手画的,在底图室改图的时候曾见到过徒手画的底图,那是最早的产品了之后用AutoCAD,设计效率大为提高,按照各个部件分别设计出来的部件组合到一起能够出现最少的干涉问题是总体很重要的工作内容,总体会花很多的时间来排干涉,并且部件之间进行相互沟通的效率也是很低的;后来开始用ProE,最开始一阵用这个软件的时候主要还是排干涉,设计出图还是用AutoCAD,现在还有很多公司设用AutoCAD做设计而仅用ProE排干涉的;再后来AutoCAD只用来编写技术通知和方案设计,各个部件都用ProE进行三维设计,然后用ProE出图纸,由总体负责将各个部件发来的设计模型装到一起进行设计排干涉和优化更进一步,公司引进了Intralink——PTC公司的协同设计平台,各个部件把总体设计的按照车辆的关键参数建立的总体骨架装到自己的部件总图下面进行参照设计,随设计随检入,各个部件也可以安装对方的部件骨架,进行协同设计,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因为在过程中部件间就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并且很容易进行修正;最关键的是,因为产品都是在云里面的,产品间零部件可以随便借用,设计效率非常高效;这个时候整个车的状态是随时更新的,总体或者部件设计者随便更改一处参数或者一个零件,再生一下就OK了;这就是所谓的自顶而下的设计模式后来花了超过半年的时间进行PDM系统切换工作,这时候不仅设计模型和图纸在云里面,工艺文件、office文档之类的各种数据都在PDM系统中,实现了无纸化并且在这个pdm切换的过程中大家花了很大的精力把之前的再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建立了ProE的三维模型和图纸传到了系统中,不仅使得设计师把更多的时间专注于设计,并且发现了一些产品几十年都没发现的图纸错误~ProE、UG、CATIA都有相应的协同设计平台~
■网友
根据以前在航天做工业信息化的经验,“协同”一直以来都是工业信息化软件系统想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所谓打破“信息孤岛”,文件流信息的互通,可不就是为了促进协同的效率。
针对“协同”的解决方案,也已经发展了多年,这一块在工业软件领域有一个专门的产品体系来解决这个问题——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具体来说PDM系统主要解决用CAD软件做设计时,为了协作而遇到的如下问题:
推荐阅读
- 中信银行|“中信大协同”赋能江苏大发展大跨越
- 产教协同培养食品一流人才专题研讨会在无锡举行
- |凝聚资源优势,提升科创水平 第二届淮海科技协同发展峰会在徐召开
- 环球车讯网|配2.0T机械+涡轮双增压,这豪车破百6.7S,长近5米要和Q7竞争
- 电脑内存条跟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存储速度哪个快
- 江海|南通借智专家推动江海联动与产业协同发展
- 未来高速|江苏首条“未来高速”明年开通 车路协同支持“无人驾驶”
- 为啥没有机械化通信兵的说法?
- 机械专业学生想自学it行业的知识需要哪些准备
- 自动化|大学专业早知道: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