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宝妈」不要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别人家的父母

「超级宝妈」不要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别人家的父母
文章图片
几乎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如影随形的对手 , 那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 “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样样优秀 , 让人羡慕嫉妒 。
其实 , “别人家的孩子”背后 , 必然有“别人家的父母” , 因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为人父母 , 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
如何为人父母?如何陪伴孩子成长?百年前鲁迅先生就曾说“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 , 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 因为父母要“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 , 肩住了黑暗的闸门 , 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 , 合理的做人” 。
孩子需要成长 , 父母也需要成长 。 为人父母是一件需要不断学习的事情 , 所以 , 不妨看看“别人家的父母”是如何做的 , 不妨看看初为人父的苗炜那一封封写给儿子的信 。
2016年8月24日 , 陪夫人在月子中心时 , 苗炜写下第一封给儿子大壮的信 。 这些年他陆陆续续写了三十八封 , 结成了一本集子——《给大壮的信》 。
「超级宝妈」不要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别人家的父母
文章图片
三十八封信 , 有长 , 有短 , 点点滴滴 , 回忆自己的成长 , 记录某些片段中的体验 , 唯愿孩子将来有一天 , 遇到某些麻烦的时候 , 可以透过这些记录 , 知道自己并不孤独 。 这些长长短短的信 , 围绕着四个主题词:智识、美、道德感、家 , 这也是大壮父母寄予孩子美好人生的四要素 。
回望这些信 , 苗炜说:“起初全是生命的喜悦 , 后来流露出了一些伤感 , 一些悲观 。 我遇到过一些委屈 , 也遇到过许多快乐 , 我没经过什么大事 , 不过看了几本文学书 , 我把书本上的经验和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讲给你 , 像打开积攒多年的宝贝盒子:儿子 , 过来 , 不怕你笑话 , 给你看看 。 ”
「超级宝妈」不要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别人家的父母
文章图片
苗炜和大壮
下面 , 和译林君一起读一段“别人家的爸爸”写给孩子的信吧 。
我是学着当爹 , 你妈也是学着当妈 。 我们要做传统的中国家庭里的儿女 , 同时学着做西式的讲究平等的父母 。
……
有一本育儿书是这样说的 , 不要像一个木匠似的对待孩子 , 总想把他打造成一把椅子或者一个凳子 , 要当一个园丁 , 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 任由他自在地成长 。 这就是所谓“木匠与园丁”的理论 , 老一辈人总是要当木匠 , 我小时候犯了什么错误 , 你爷爷就说 , 朽木不可雕也 ,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我不会对你说这样的话 , 我希望你时刻都能感到家是安全的 , 父母是爱你的 。 遇到什么事 , 我们都会帮助你 , 不要有任何疑虑 。 当然 , 我也知道 , 你长大以后 , 有些事情不会和我们说了 , 有些东西会与我们的期待相反 。 不过说实话 , 我还不为这些焦虑 , 我现在每天都很高兴 , 听你学会了一个新词就高兴 , 跟你一起泡在浴缸里就很高兴 。 这是一种动物似的快感 , 人呢 , 和一群耗子也没什么区别 , 总要穿过迷宫 , 去找放在出口的蜜糖 。
……
有一个电影里有这样一句台词 , 希望是个好东西 , 没准儿是最好的东西 。 我相信 , 在你的剧本里 , 你会写下成千上万的希望 。 但在这些信里 , 我一直避免使用“希望”这个词 , 因为不加控制的话 , 这个词就会被我用上一百次甚至更多 。 我的确是满怀希望的 , 每一个心底的希望 , 伴着更多无声的祈祷 。 生机勃勃又小心翼翼 。
“别人家的妈妈” , 也就是“大壮妈” , 也在信里寄托了对于孩子未来的期盼 。
一位英国老教授艾伦?麦克法兰 , 给他外孙女写了一本书 , 叫《给莉莉的信》 , 里面提到“万事非体验不为真” 。 他说:你几乎不可能想象爱情或饥饿是什么样的感觉 , 除非你亲身体验了它 。 我希望 , 当这类体验降临时 , 你手边有这本书 , 会带你把它们放进一个大语境 , 让你明白你并不孤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