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地恋”太难了:我不过发个表情包,女友怎这么气

疫情来势汹汹 , 由于居家隔离等防控措施 , 许多情侣变成了长时间异地恋 , 不能见面不能约会 , 只能隔着屏幕诉说想念 。 这样的情况甚至在网上催生了一个词:“疫地恋” 。
一个多月过去了 , 有人日夜想念 , 更加甜蜜;也有人感到迷惑、失望:为什么这么容易误会吵架?为什么感觉ta日渐冷淡了?
异地聊天:成也表情包 , 败也表情包
今天小A就很迷惑 。 收到女朋友“我好像胖了”的消息时 , 他并没有觉得这是个送命题 , 因为他们平时也嘻嘻哈哈 , 不作不闹 , 于是就像上次说起长胖的话题时一样 , 回了一句“嘻嘻 , 管住嘴就好了” 。 女朋友夸了他一句“你真是个小机灵鬼” , 他还回了3个可可爱爱的脸红表情包 。
上次她不是嘻嘻哈哈地过去了吗 , 怎么这次突然生气了呢?
让我们把镜头切换到小A女朋友的视角:跟男朋友说自己胖了 , 发的嘴角不上扬的表情包就已经意味着蛮不开心的了 , 结果男朋友还发表情让自己“闭嘴”?气呼呼地给他发个倒立微笑想警告他一下 , 结果他更冲了 , 连发3个更丧气的 。
这……导火索竟然是表情包 。
表情包的不同理解:你发的“面无表情”是无语还是无所谓
“离了表情包就不会聊天了” 。 在信息中使用表情符号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给内容增添更多的情感 , 毕竟在交流中 , 非言语信息能提供比言语更丰富的含义 , 尤其是在隔着屏幕以文字形式交流时 , 每次聊天都像一场表情包比拼 。
然而 , 大家对表情符号的理解可能并不相同 。 有人眼里的“微笑”就是“微笑” , 但有人眼里就是嘲讽;有人用“大声哭泣的脸”表情既可以表达强烈的悲伤 , 也有人用它表达压倒性的喜悦:我太高兴了 , 我要喜极而泣了!
2020年美国心理学者进行了一项新研究 , 调查了近300名大学生对表情符号的使用频率、熟悉程度以及认为其所代表的情绪 。
具体来看 , 这个研究是这么做的:每名大学生看每个表情符号两秒钟 , 然后用分值来回答两个问题:你觉得上面的表情符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你觉得上面的表情符号对你来说有多熟悉?然后学生们还需要说明他们在发短信、用Facebook、在其他社交媒体上、在电子邮件里发送或接收表情符号的频率 , 以及向伴侣、朋友、家人、同事、教授或主管这些不同人群发送表情符号的频率 。
研究结果发现 , 男女生在用表情符号的时候 , 整体是有差异的 。 具体表现为 , 女生们总体上经常在各种情境下使用表情符号 , 也对它们更熟悉 , 而且女生普遍认为 , 那些表意不清或表意消极的符号 , 所带有的情感色彩比男生们以为的更消极 , 并且这种更消极的感觉跟她们常不常用、熟不熟悉没有多大关系 。
以小A和女朋友用到的4个表情为例 , 在研究中 , 大家总体把它们4个都评为中性或表意不清的表情 , 但对于其中3个 , 女生们都感觉到了比男生们更消极的情绪 。
这与先前的研究总体一致 。 即 , 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倾向于把面部表情识别得更负面 。 小A和女朋友在其中就示范了一个典型的例子 。
如何进行高质量沟通:谈好异地恋
当然 , 即便这个研究发现了男女生对表情包情绪意味的理解差异 , 这一差异的程度其实也并不算高 。 对表情包理解不同 , 也只是异地恋情侣们吵架的千万个原因中的一个小导火索 。 异地恋情侣们面临的挑战 , 远不止于此 。
那该怎么办才能把感情建设得更稳固 , 让两人成为一起度过疫情的“生死之交”呢?
【“疫地恋”太难了:我不过发个表情包,女友怎这么气】首先 , 不必老抱着“异地容易分手”的信念 , 否则两个人就会更容易去留意相互不合的证据 , 哪怕是有偏颇的蛛丝马迹也会被放大成“你不在意我了” , 来当作“我们现在异地 , 我们就要分手了”的证据 。
然后 , 多进行视频通话是一种解决办法 。 通过视频 , 我们能看到对面的表情、动作 , 这些非语言信息的可视性有助于熟人间更顺利地互动 。 声音画面的同步能够帮我们更及时地意识到 , 那些隐藏在文字后面正涌动着什么样的情绪 , 从而减少文字交流中的误解 , 对交流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 , 避免出现更多的“小A” 。
另外 , 在日常交流中 , 多分享自己的生活 , 坦诚地表达喜爱和想念 , 也是让异地情侣们更幸福稳固的方法 。 我们不在一个房间 , 不在一个城市 , 彼此看不到对方在做什么 , 距离反而会让我们更渴望能跟对方说说话 。 因此 , 抓紧异地的机会 , 说不定能比平时进行更多深入的交流 。 如果两人能找到可以一起做的事情 , 比如一起追同一部剧 , 也能更容易地找到交流的切入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