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造天安门
天安门,坐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面,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原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 。
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 , 设计者为明代的御用建筑师蒯 祥,原名为承天门 , 含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当今世界上现存 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皇宫―紫禁城的正门 。清朝顺治八年公 元1 651年更名为天安门,寓意受命于天 , 治国安邦 。
天安门主体建筑分上下两层 。上面为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用九、五之数,是取帝王为九五之尊 , 至高无上之意 。下面为朱红色的 城台,城台底部为汉白玉石制成的须弥座 。原总高33 . 87米,1 970年翻建后高达34 . 7 米 。东西两侧各有一条供上下城楼用的梯道,旧称马道 。中间有5个拱形门,中间 的门最大 , 古时只有皇帝才可以进出此门 。
1949年10月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在此举行,之后天安门被设计者 加入国徽中,并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如今的天安门在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和 后人的不断修缮之后焕然一新 , 正中门上方悬挂着巨幅的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标语,向世界彰显着一个大 国的气度,显得更加威严壮观,成为亿万中国人民心生向往的神圣之地 。
明朝建造天安门的原因是什么
明时,“天安门”并非叫天安门,而是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受命于天 。
初,“承天门”为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 。天顺元年,承天门因雷击起火被焚毁 。成化元年,明宪宗朱见深下令重修“承天门”,此次重建后的承天门,由原来的东西宽5间、南北进深3间 , 扩大为宽9间、进深5间,形制上也由原来的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并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 。这次重建基本上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 。
文章插图
此后,“承天门”经过数次的毁而又建,建而又毁的过程,直至清顺治八年,“承天门”在再一次重建后,被改名为“天安门”,寓“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 自此“天安门”始定名 。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是皇帝颁发诏令的地方,在这里颁发的诏令谓之“金凤颁诏” 。
当时凡遇国家庆典、新帝即位、皇帝结婚、册立皇后等重大仪式,皇帝都需在“天安门”举行“颁诏”仪式,才能向全国各地颁发 。
《日下旧闻考》载:“凡国家大庆,覃恩 , 宣诏书于门楼上,由垛口正中 , 承以朵云,设金凤衔而下焉”,明清时期,在有重要诏书要颁布的时候,朝廷会先在“天安门”大殿前正中设立宣诏台 。然后 , 礼部尚书会在太和殿奉接皇帝诏书,盖上御宝,把诏书放在云盘内,后捧出太和门,将其置于抬着的龙亭内 , 再出午门,登上天安门城楼 。
【为什么要建造天安门】
文章插图
之后,礼部尚书会将诏书恭放于宣诏台上,然后由宣诏官宣读诏书内容 。宣读的时候,在天安门城下的文武百官会按照品级依次排列于金水桥南,面北跪着恭听圣旨 。在宣诏官宣读完毕后 , 他就会将皇帝诏书放在一只木雕的金凤的嘴里,然后用黄绒绳将它放到天安门城下 , 这时城下的礼部官员就会跪着,然后托着云盘接下诏令,接着再恭敬地将它放置在龙亭上,然后抬到礼部衙门,之后经礼部官员黄纸誊写,分送各地 , 布告天下 。
除以上重大仪式能启用“天安门”外,就只有在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秋审,及金殿传胪的时候才能启用“天安门” , 此外任何仪式皆不会启用 。当然,在每年祭天、祭地、祭五谷时 , 皇帝会从天安门正门进出,且需注意 , 除了皇帝外,其余人皆不得从天安门走过 。
文章插图
由上可知 , “天安门”在明清时期是具有显赫的政治地位的 , 它是明清皇帝用来彰显皇权的威严与至高无上的地方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我劝中年女人:穿裙子不要乱披发?看了这几组对比就懂了
- 为什么需要办理呼叫中心许可证
- 唾液臭怎么回事,为什么口水是臭的
- 无理都要争三分下一句,面对有理不让人无理争三分的人改怎么办
- 人体产生静电的原因,人为什么会产生静电
- 软件主要有什么功能
- 老面馒头需要二次发酵,老面做包子需要二次醒发吗
- 什么柴不能烧,鱿鱼为什么不能焯水
- 新旧电池主要区别是电压还是电流 1号电池和5号电池区别在哪里
- 矩阵单位化的目的,矩阵相乘等于单位矩阵这时为什么可以交换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