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市场热辣滚烫!国产药物终于启航?( 二 )


而礼来的替尔泊肽是全球首款GIPR/GLP-1R双重激动剂 , 2023年总营收为53.39亿美元 。 作为双重靶点设计 , 在临床实验阶段确实体现出了比单一靶点更好的效果 , 所以也算是减肥用药领域备受期待的明星 。 自从2023年11月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用于减重适应症后 , 短短一个多月间就贡献了1.76亿美元的业绩 , 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
20-23 年诺和诺德糖尿病领域的销售额 来源:诺和诺德年度报告 , 太平洋证券整理


三、中国厂商蜂拥而至
境外减肥产品热浪频起 , 国内真实减肥需求人群和总认为自己有减肥需求的爱美人群基数这么大 , 相关市场自然也小不了 。 自司美格鲁肽进入中国市场后 , 迅速凭借各路社交平台上的安利出圈 , 2022年已占据了国内GLP-1市场超过40%的份额 。
不过进口品牌唱独角戏的时代如今已结束了 。
利拉鲁肽中国专利已经到期 , 司美格鲁肽中国专利也会在2026年到期 。 而国产产品借此机会在陆续崭露头角 , 目前已有两款GLP-1药物获批用于体重管理 。 不过其中华东医药的生物类似药利拉鲁肽需一日一次注射 , 而仁会生物的1类新药贝那鲁肽更是需要一日三次注射 。 这对患者依从性挑战很大 , 所以上市后业绩表现也难言理想 。
国内GLP-1靶点药物申报趋势和临床分布 来源:医药魔方 , insight , 德邦研究所
除了暂时领先的这两家外 , 很多中国创新药企同样在布局减肥药物 。
比如恒瑞医药(600276)与豪森药业合作的GLP-1已经处于临床III期阶段 , 临床数据表现亮眼;信达生物(01801)和礼来合作的玛仕度肽是国内首款双靶点GLP-1药物 。 而通化东宝(600867)、石药集团(01093)等以代谢领域为传统业务的医药上市公司也有产品在研 。
不光国内 , 其实全球范围针对GLP-1的药物研发都是炙手可热的赛道 。 根据医药魔方的数据 , 截止至2023年10月 , 世界范围内一共有162项临床实验涉及这个靶点 , 占所有体重管理临床研究的32.7% 。
可以预见的是 , 在尚无拳头产品问世的情况下 , 国内这片水域就已经翻腾成了一片红海 。 加之全球研发热情都很高 , 笔者认为国产GLP-1产品卷成白菜价是迟早的事 , 正如PD-1等赛道所面临的情况一样 。
不过各路玩家或许也可以多考虑考虑出海 。 就在2023年11月 , 跨国药企阿斯利康宣布和上海诚益生物就其发现的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ECC5004签订独家许可协议 , 以18.5亿美元首付款和18.25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的代价获得了ECC5004在中国境外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
这说明国内创新药企在GLP-1这条路上的研发实力还是受到了认可 , 把目光往外放一放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国内逼仄的竞争环境 。
对于国内体重管理药物市场而言 , 诺和诺德和礼来的产品仍将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 。 而国产厂商想要跻身其中的话 , 首先要在靶点和剂型等多个方面拿出突出表现 。 简而言之 , 瞄准多靶点提高临床价值、做长效或口服剂型改善患者依从性 , 这可能是GLP-1药物的差异化突破口 。
大热原研药的专利陆续到期 , 国内厂商已经排着队摩拳擦掌 , 看来价格倾轧已经是时间问题 。 减肥和糖尿病市场再有空间 , 恐怕在这么多玩家里能从GLP-1里挣到真金白银的也只会是少数 。 GLP-1是处方药 , 而体重管理这个适应症又具备鲜明的消费属性 , 如何避免药物向非必需人群泛滥一定会受到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 。
这个硬伤 , 或许是国内GLP-1市场难以忽视的负面因素 。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股市有风险 , 入市需谨慎 。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