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阿凡达2》票价高的原因,找到了( 六 )


于是乎 , 卡梅隆带着这个“爱情片剧本”找来了金主爸爸二十世纪福克斯 。
不过 , 当原本的小成本B级片导演 , 变成了世界级的电影名导 , 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烧钱 。
在拍《泰坦尼克号》时 , 卡梅隆可谓是有多少钱就烧多少钱 。


拍摄前 , 20世纪福克斯就给卡梅隆提供了1.1亿美元的预算 。
随着电影拍到一半 , 卡梅隆又开始跟资方哭穷 。
于是资方赌上了赔本的风险 , 又给卡梅隆添上了1.1亿美元的预算...
还没等上映 , 这部反复超预算的“史上最贵电影”就登上了报纸头条 。

美国甚至还有杂志专门写专栏 , 跟踪《泰坦尼克号》的烧钱之路 。
我们来看看卡梅隆是怎么烧钱的:
他先是斥巨资 , 带着昂贵的水下摄像机 , 前后12次潜到了沉船处 , 进行了细致地拍摄 。


随后 , 又根据拍摄得到的资料 , 在墨西哥的沙漠里做了个几乎1:1复刻的泰坦尼克号模型 。


为了拍出真实的水景 , 卡梅隆还在模型边上挖了一个人工湖 。


都说诺兰是实拍狂魔 , 这么看来 , 卡梅隆也不遑多让 。
片中震撼人心的轮船沉没镜头:


杰克和罗斯在船头摆pose的名场景 , 都进行了尽可能地实拍 。


船舱中精美的陈设 , 甚至细致到每一处餐具 , 都尽量复原史实 。


拍摄结束后 , 资方舍不得让这么豪华的场景就此作废 。
他们把庞大的摄影棚进行了改建 , 变成了主题乐园 , 也算是一种废物利用吧...
因为在拍摄过程中过于雷厉风行 , 卡梅隆又一次在片场获得了“片场暴君”的称呼 。


据说在拍摄过程中 , 有工作人员不堪压力 , 甚至给卡梅隆和剧组成员“下药” 。
最终全体剧组因为“食物中毒”而不得不休息两天 。
虽然卡梅隆对此事颇为恼怒 , 但因为影片最终的成功 , 也没有过多追究 。
最终 , 电影以将近3个小时的时长 , 于1997年末上映 。


这部综合了阶级与爱情、灾难与人性、史实与空想、浪漫与惊悚的杰作 , 终于和大家见面 。
众多媒体带着看笑话般的心态 , 《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却一路走高 。
最终 , 《泰坦尼克号》在全球狂揽22.02亿美元的票房 , 成为当年史无前例的影史第一 。
而这一成就 , 在多年之后才由卡梅隆自己的《阿凡达》和《复仇者联盟4》所打破 。

在转年的奥斯卡上 , 志得意满的卡梅隆带领团队获得了14项奥斯卡提名 。
最终 , 包括“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在内的11项奖项 , 被收入囊中 。
最高花费、最高票房、最多奥斯卡提名 , 直接把《泰坦尼克号》推上了神坛 。
颁奖晚会现场 , 卡梅隆兴奋地举起小金人 , 喊出了片中小李的名台词:
I’m the King of the world!!





续写神话
也许是《泰坦尼克号》的拍摄工作过于消耗精力 , 卡梅隆给自己放了个长假 。
在接下来的十年内 , 卡梅隆一部「像样的」电影都没有拍过 。
功成名就的他 , 已经不需要拍电影来给自己带来什么 。


而是选择在潜水方面大做文章 。
当然 , 卡梅隆潜水的时候也没闲着 , 他接连制作了好几部和海洋、潜水相关的纪录片 。
比如专门调查德国二战战舰俾斯麦号的《远征:俾斯麦号》 。

以及讲海底生物的《深海外星人》 。

泰坦尼克号这个老IP他也没放过 , 拍摄了探索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深渊幽灵》 。

可能是在不断的深潜过程中 , 卡梅隆的灵感被进一步激发 。
他埋藏已久的另一个灵感 , 又逐渐浮了上来 。
这是个讲述一群“长得像猫的蓝色外星人”的故事 , 也就是后来的《阿凡达》 。
这个故事的初步构想 , 在卡梅隆刚入行时就有雏形了 。


但是在特效技术不成熟的当时 , 卡梅隆的设想还无法被实现 。
在动作捕捉和CG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2005年 , 卡梅隆终于可以大胆地实现自己的构想了 。
于是 , 卡梅隆带着《阿凡达》的计划找到了老东家20世纪福克斯 。
面对同时身兼财神爷和散财童子两大属性的卡梅隆 , 20世纪福克斯陷入了纠结 。
投钱吧 , 这可是个无底洞 , 不投钱吧 , 卡导又名声在外 。


在卡梅隆“转投别家”的威胁下 , 20世纪福克斯这才勉强同意为《阿凡达》投资开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