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与拼多多的618会战:不可避免的“修昔底德陷阱”( 七 )


目前来看,当前聚划算的形态更像是在淘宝天猫的大型商场门口摆出了扩大版的特价促销摊,在短期内,借助淘宝天猫对品牌商的掌控能力和商场本身的流量资源,的确能获得一些初始的加速度 。
但是这种态势注定无法持久 。第一,对于整个阿里体系来说,流量如黄金珍贵,聚划算作为淘宝天猫门口的特卖场,必然要从主电商体系内切走一大块流量,一块流量供三处,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第二,聚划算的业务形态与今天的淘宝天猫在根本上存在冲突 。一家主打“品牌”的商场,如果任由门口打折特卖的铺位越来越多,最终必然会造成对主营电商业务的干扰 。
聚划算如果想要成为独立的电商一极,拥有真正的做局能力,就必须找到不断挖掘新流量的能力 。靠把商场的流量拨出去一部分给门口的地摊,无论如何也不太可能击败另外一家独立的卖场 。
前几天,聚划算曾经的掌门人阎利珉在接受采访时曾不无感怀,认为聚划算是阿里体系内最早的社交电商 。
历史无法推演,如今,阿里的电商这盘棋,从C2C走向B2C,但唯独缺少社交关系这一个变量 。如果仅有低价、特卖、好货三个标签,聚划算的本质依然还是一个营销工具,缺乏独立作战的能力 。
反观拼多多推出的秒拼产品,或许在前三个元素上或许不占优势,唯独不同的是,秒拼的本质不是一个销售工具,而是一个更大的社交电商局,用户可以在大容器里呼朋引伴玩起来,而这就拥有了独立的可能 。
因此,在重新设局这个战场上,聚划算尽管气势汹汹,但却算是一个半成品 。而拼多多悄悄试验的秒拼业务线,却依靠“社交关系”,而拥有了成为独立作战军团的能力 。
最终复盘:淘宝试图杀死过去的自己,但拼多多却不一定是新的淘宝
这是一场没有输家的会战 。
以阿里之威,调度全部资源对一家新电商进行正面强攻,至少短期遏制住了拼多多惊人的发展速度,战略目的已经初步达成 。
遗憾的是,阿里并没有如其声势一般,毕其功于一役 。
不出意外,阿里应该为这一结果做好了准备 。从全局来看,这一场会战的初级战略目的是部分限制拼多多的速度,与此同时,通过长期持续高压来逐渐耗死对手 。因此,阿里有理由为自己的战报而锣鼓喧天 。
但这一结果,应当也同样在拼多多的预料之内 。从主动后撤的战术选择来看,拼多多要做的,恰恰是部分牺牲速度以换取辗转腾挪的空间,坚持活下去,就有机会迎来长期胜利 。
有组数字已经部分昭示出会战的历史意义 。618过后,财经网曾公布过一组数据,618期间,拼多多日活同比增长48%,DAU由9138万净增4400万至1.35亿,而在618过后,拼多多日活也始终稳定在了1.35亿左右 。
一场618会战,世人才第一次知道,不经意间拼多多的DAU原来已达到1.3亿量级,并且,已经牢牢占据市场第二名的位置 。拼多多借此完成了力量的积累和展示,在不少媒体的报道中,曾经的618“猫狗大战”,已经成为了今年的“猫拼狗”混战 。

阿里与拼多多的618会战:不可避免的“修昔底德陷阱”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财经网微博
因此,这不是一场决胜局,但却是一轮持久战之前的战略级会战 。阿里和拼多多通过各自的竞争策略各取所需,最终,拼多多未输,阿里也没有全胜,但未来的可能变化,却已经悄悄潜伏其中 。
为何无败也无胜?或许答案在于,双方在不同的战壕里交火,你来我往尽管热烈,各自的阵地却始终未丢 。
比如,阿里炮火如此猛烈,为何只是部分遏制了拼多多的发展势头?
因为阿里现有的武器射程,其实是为了杀死另一个自己而准备的 。比如说,对品牌商资源的争夺,这或许是阿里和京东的根基所在 。但对于拼多多来说,其核心逻辑是“人找货”,而非“货找人” 。也正因此,只要阿里无法阻止拼多多获取用户、满足用户的途径,这样的攻势,就无法真正击败拼多多 。
再比如,迄今为止,聚划算只是呈现出了“低价”一个特征 。但在拼多多的模式里,“低价”究竟是结果还是原因?拼多多是因为低价才能获取用户,还是拼多多的获客方式和现有用户群体决定了平台的低价?
如此一来,如果聚划算缺乏“社交”的基因,又找不到其他独立做局的能力,聚划算对于阿里来说,可能会成为一次纯粹的进攻内耗,而相反,秒拼却因为存在社交拓展的可能,而成为拼多多的又一个根据地 。
这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有理清,就类似于只在城市施展空袭,尽管的确可以阻挡拼多多攻入城市的脚步,但只要根据地尚在,拼多多就始终有翻盘逆袭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