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茂脉诊辨证体系传承七步法

以脉诊为中心,循序渐进,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学习相结合,系统与随时授课相结合,口头与书面教学相结合,手把手教学相结合,长期与分段训练相结合,师生互动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督促学习,最终使学生成为真正具有思维能力的学术继承人 。54666.66668666666
【李世茂脉诊辨证体系传承七步法】中医的传承有三个层次:一是老师诊疗经验的传承;二是教师学术思想的传承;第三,教师思维能力的传承 。三个层次,依次深化升华 。其中,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传承是授人以鱼的教学方法,是生活和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解决一切困惑的基础 。所以也是最高层次,是中医传承的核心和关键 。
中医传承自古以来就是一大难题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快速传授给弟子,让学生初步达到思辨的最高境界,国医大师李世茂总结了60多年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脉诊为核心的中医传承新方法、新模式:3354《脉诊系统传承七步法》 。
以脉诊为中心的理论教学
首先,系统讲解经典作品 。李世茂在固定时间,风雨无阻,系统讲授《黄帝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热论》 《湿热条辨》 《伤寒瘟疫条辨》 《对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四条的认识》 《杨栗山升降散源流考证》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 《温病求索》等经典著作 。通过系统讲解,加深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克服对经典的恐惧,提高学习经典的兴趣 。他还要求学生课后围绕经典进行学习,指定背诵内容,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定期自由讨论交流 。其中如《汗法临证发微》103010等 。是学生听了经典理论的讲座后受到启发而写的学习心得,有些发表在公开的杂志上 。
其次,系统阐述自己的作品 。李世茂亲自系统讲解《火郁的范畴》,传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作为经典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 。同时,他还要求学生课后围绕《汗法的应用领域和方法》103010等书籍进行学习,并要求他们每个月写一篇学习心得,定期讨论,自由交流,如《脉学心悟》103010等 。这是学生学习相关书籍的经验 。
最后,对脉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李世茂亲自系统讲解了他的两部著作《濒湖脉学解索》103010,阐述了他的“脉诊三原则”学术思想,即《脉诊辨证大纲》、《虚实脉诊大纲》、《气血原理大纲》 。李世茂要求每一位学员都要认真理解脉象的讲解,以克服学习脉诊理论的困难和恐惧 。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练习了解脉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世茂认为,要想学好脉诊,必须掌握脉学理论 。如果连一个浮脉都分不清,再多的临床实践也是白费 。于是,他首先要求每个学生熟练地记忆二十七种脉象及其主要疾病 。
经典理论和本人著作的系统讲解,特别是脉学重点系统讲解,克服了单纯讲解经典理论的一些枯燥缺点,使讲座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深刻,理论与实践更加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医理论的浓厚兴趣,为临床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此外,李世茂还邀请了一些国内知名专家给学员们做学术讲座,以此来开阔大家的思维和视野 。
以脉诊为中心的教师随访 。
传统的临床传承方法是学生跟随老师身边临摹方剂,学习老师收集四诊资料的具体方法,学习老师分析病因病机的思维方法,学习老师独特的选药经验a
基于这种情况,李世茂改进了传统的临摹老师处方的方法,突出了手把手的脉诊教学 。
他认为向老师学习是学习四诊的第一步 。如果不能把四诊学透,就谈不上辨证论治 。在四诊中,脉诊是最抽象、最难学的 。即使你把27种脉象背得滚瓜烂熟,但当你在手指下把脉时,你仍然会感到困惑 。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对学习中医的困难感到害怕,并使他们迟迟不愿进入中医的神圣殿堂 。
所以李世茂的临床教学,首先是把脉诊作为重点和出发点来教学,可谓抓住了临床教学的关键和牛鼻子 。为了使学生快速掌握“指下难知”的脉诊,李世茂由教学人员手把手地反复感知脉象,让学生反复体验脉位、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宽、脉形七要素,反复体验左手脉象和右手脉象的异同 。
通过活生生的具体感知,让学员快速观察和掌握常见的脉象,也对以脉诊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产生了无限的兴趣和信心 。
李世茂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兴趣,只有有兴趣的人才愿意学习,而兴趣的产生在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在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临床效果 。从出发点来说,中医教育的危机就是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和信心不高的危机,所以激发学生对中医的无限热爱,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