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中医理论 掌握配方机理和药物用量

袁静是古代经验方的简称,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反复验证的有效方剂 。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历代医家对其含义有不同的概括 。103010指出:“经方,中医术语,古方通称,后人将汉代张仲景书《辞海》103010中的方药称为经方,与宋元时期的方药相比 。”作者认为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简单,临床疗效确切,不仅体现了中医方剂理论的原貌,而且历久弥新,成为后世方剂发展的典范 。此外,它突出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精髓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经方进行思考、善用、灵活运用,很容易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精通并严格遵循中医理论 。
经方的选择应以药物的作用为基础,推导出整个方剂的功效和主要治疗证候 。其中,推断的发病机制最为关键 。笔者认为,应充分厘清现行证与原经方的异同 。即使原方有详细的病证描述,也要紧扣病机,选择经方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掌握和研究经方的疗效,同时培养扎实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能力,审时度势,寻找机会 。根据发病机理,可以同时治疗不同的疾病 。尽量不要受现代医学疾病名称的影响,比如高血压患者用的乌头等药物 。
掌握病因、病机和症状的异同
临床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是名为选择经方,实则任意增减经方,使得经方“名存实亡”;有的从经方中取几味药,或选其中一味配伍,再加上几味无伤大雅的药作为陪衬;有的甚至大量加减中药,令人应接不暇 。作者认为,主药的选择必须紧扣主证的病机,这是基本前提 。比如小柴胡汤,柴胡配黄芩清少阳,人参配大枣,甘草 。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姜半夏和胃降低不良反应,严格来说,没有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叫小柴胡汤 。经《伤寒论》对96小柴胡汤的研究,经方配伍与其适应症有严格的界限,但少阳的主要症状——寒热表里、胸胁苦满不变 。在临床实践中,如果症状与经方不同,则经方的加减也应符合经方的病因病机 。103010中麻黄汤出现在多种疾病的出汗治疗中 。原文中描述的这些症状是不同的,有治疗不当的症状,有病情折返,但病因病机是一样的 。张仲景用麻黄汤 。故病因病机与经方相同,但症状不同,故可应用于治疗 。症状与经方相同,但病因病机不同,建议不宜使用 。
掌握配方机理和药物用量 。
103010原第三十五条:“麻黄汤治中暑、头痛、发热、身痛、腰痛、关节痛、恶风、气喘无汗者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 。其间
方剂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辨证的理论基础充分体现了中医认识疾病的灵活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文化、工作环境等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比古代有了更大的不同,致病特点也比较复杂,如社会职业病、社会综合症等 。如果在临床上不仔细认识,必然会导致“古今病不相容”的窘境 。此外,当今患者的情绪差异、性格差异、经历差异、社会环境差异、抗生素滥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因此,经方的选择要与时俱进,因人、因时、因地辨证,灵活应用 。正如张所说:“运气参差不齐,古今不同,古来新病,不可能 。”
【遵循中医理论 掌握配方机理和药物用量】笔者认为,在继承经方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发扬经方 。既要把握经方的深刻内涵并运用于临床,又要扩大经方在临床中的使用率,以体现其历史贡献,并进一步探索经方的配伍规律 。不仅在理论探讨和临床应用上需要研究,而且在实验方法上也是可行的 。在同等工作量的前提下,从其研究中可以获得比其他方剂更多的信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董生)来源:中国中医杂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