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高太后?宋高宗的皇后

哲宗赵煦 , 原名傭 , 是神宗赵顼的第六子 , 母亲是朱德妃 。哲宗既非嫡出 , 又非长子 , 因神宗去世时 , 赵煦的5个哥哥早夭 , 他年纪最大 , 因此被拥立为帝 , 时年仅10岁 , 由其祖母高太后(英宗皇后)垂帘听政 。但高太后听政时 , 一手包揽政务 , 哲宗倍受冷落 , 形同影子 。他亲政后 , 努力摆脱高太后的阴影 , 施展自己的抱负 , 却在25岁时早逝 , 留下了许多遗憾 。哲宗在位只有16年时间 , 但这时却是北宋党争最激烈最残酷的时期 , 无论是元祐更化 , 或是绍圣亲政 , 从神宗时起就支持变法和反对变法的大臣们仍在互相攻击 , 甚至将普通的政见之争上升为意气之争 , 还一度使得哲宗欲追废祖母高太后 , 北宋的政治走入了一个歧途 , 而这一切都要从高太后垂帘听政谈起 。

宋朝高太后?宋高宗的皇后

文章插图
王赵傭为皇储 , 由皇太后高氏暂时听政 , 神宗表示同意 。
高太后出身尊贵 , 其曾祖是宋初名将高琼 , 母亲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 , 姨母是仁宗曹皇后 。幼年时 , 高太后与英宗都住在宫中 , 曹皇后视她如亲生女儿 。后来 , 仁宗和曹皇后亲自为两人主持婚礼 , 当时有“天子娶媳 , 皇后嫁女“之说 , 这种世家与皇室之间的联姻无疑有助于巩固高氏在宫中的地位 。高太后经历了仁、英、神三朝中发生的仁宗立储、英宗濮议风波和神宗熙丰变法等事 , 政治经验很丰富 , 她在保证哲宗继承皇位一事上起了重大作用 。
神宗生病时 , 他年龄最大的儿子延安郡王赵傭才10岁 , 而两个同母弟弟却年富力强 , 雍王赵颢36岁 , 曹王赵頵30岁 , 论声望、地位和出身 , 两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有资格做皇帝 。当时 , 大臣蔡确和邢恕也有策立二王之意 , 他们曾想通过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和高公纪达到目的 。邢恕以赏花为名将二人邀请到自己府中 , 对他们说神宗的病情已无回天之力 , 延安郡王年幼 , 雍王和曹王都很贤明 , 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 。高公绘大惊 , 明确表示 , 这是邢恕想陷害他们全家 , 急忙与高公纪一起离开邢府 。蔡确和邢恕见阴谋难以得逞 , 便决定拥立赵傭 , 以夺策立之功 , 并趁机除掉与蔡确有矛盾的王珪 。蔡确在与王珪同去探望神宗时 , 问王珪对立储之事有何看法 , 暗中却派开封知府蔡京率杀手埋伏在暗处 , 只要王珪稍有异议 , 就将他杀死 。王珪胆小怕事 , 是出了名的“三旨宰相“(他上殿奏事称“取圣旨“ , 皇帝裁决后 , 他称“领圣旨“ , 传达旨意是“已得圣旨“) 。见蔡确相问 , 王珪便慢吞吞地回答:“皇上有子 。“言下之意是要立赵傭 。王珪这一次却很有主张 , 蔡确无法 , 便只好四处张扬 , 说他自己有策立大功 , 却反诬高太后和王珪有废立赵傭之意 , 此事在后来给他招来大祸 。
不仅朝中大臣另有打算 , 赵颢和赵頵也极为关注选立皇储一事 。他们时常去皇宫探视神宗病情 , 看过神宗后 , 赵颢还径直去高太后处 , 试图探听或是谈论些什么 。神宗只能“怒目视之“ , 似乎也察觉到弟弟们的意图 。到了神宗弥留之际 , 赵颢甚至还请求留在神宗身边侍寝 。高太后见两位亲王居心叵测 , 为防万一 , 便命人关闭宫门 , 禁止二王出入神宗寝宫 , 实际上是要他们断了念头 。同时 , 加快了立赵傭为储的步伐 , 还暗中叫人秘密赶制了一件10岁孩童穿的黄袍 , 以备不时之需 。
这年三月 , 在大臣们前来觐见时 , 高太后当众夸赞皇子赵傭性格稳重 , 聪明伶俐 , 自神宗病后便一直手抄佛经 , 为神宗祈福 , 颇是孝顺 , 还将赵傭所抄佛经传给大臣们看 。大臣们齐声称贺 , 高太后立即命人抱出赵傭 , 宣读神宗诏书 , 立赵傭为皇太子 , 改名赵煦 , 皇储之争总算平静下来 。数日后 , 神宗去世 , 皇太子赵煦即位 , 改元元祐 。从此 , 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 , 掌握大权达8年之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