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幸福的感知力?女人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对幸福的感知力?女人的幸福感来自哪里】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可关乎人们的情感 , 而世间的一切事物也都随人们情感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美;这种美不曾重复重复 , 又不曾脱离内在的联系 。也正因为如此 , 才有了我国浩若烟海、震撼人心的大美诗词 。
“月亮”这一物象 , 仿佛已成为诗人们笔下必不可少的诗料 , 也是诗人们用来承载情感的典型物象之一 。比如王昌龄有云:撩乱边愁听不尽 , 高高秋月照长城;而王维则云: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还有刘方平亦有云:更深月色半人家 , 北斗阑干南斗斜;……这些诗句都将月亮写出了不同的韵味 , 纵然我们已经读了无数遍 , 但从来都没有读“厌”过 。
文章插图
那么在本期 , 诗巷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与月有关的清诗 , 它不曾被我们熟知 , 但却值得被我们认识与学习 。无关名气 , 旨在分享大美;各位看官 , 且随诗巷来品读本期的这首特选好诗 。
夜午
清·汪秀峰
半规明月印窗纱 , 酒醒乡思更觉赊 。
堪笑西风无赖甚 , 吹人残梦落谁家 。
汪秀峰是清代一位大才子 , 他出身富贵之家 , 故而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 , 经过自己的努力 , 成为令人钦佩的诗人 。
文章插图
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对月夜景象的描写来表达思乡之情 , 那么在诗的首句中 , 就先将“月”这个物象点出:半规明月印窗纱;一弯明月静静地照着窗纱 , 这是一个唯美、宁静而又很容催发人的情感的画面 。将主要物象“月”与次要物象“窗纱”进行搭配 , 不但塑造了唯美的意境 , 还从侧面将时间与地点点了出来 , 所以 , 由此可见 , 这一句的切题还是比较的精准和及时 。
那么从情感方面而言 , 首句的情感借助意境与氛围的塑造被初步奠定下来 , 只不过此处的情感色彩并不十分明显 , 这是一般绝句的一个典型写作手法 。
在诗的第二句中 , 情感色彩就已经体现得很明了了:酒醒乡思更觉赊;酒醒后 , 萦绕在心头的乡绪显得更加浓郁 , 这是对“自我”心境的描述 , 也是对首句内容的进一步补充 。绝句都是如此 , 承句与首句之间的脉络贯通需十分鲜明、紧密 , 从而来凸显内容的完整度 。如果说按照绝句的写作技法来衡量 , 此诗的前二句是可以作为我们创学习的典范的 。
月与“思乡”、酒与“思乡”属于古诗词中常见的组合表达 , 这它们可谓是最为匹配的“好搭档” 。那么也是充分利用这一点 , 将物象很好地组织起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怀 。承句中直接点明“思乡”之意 , 清晰主旨 。虽然只是简单的情景勾勒 , 但这种寻常之语 , 却能轻松将读者带入其中的意境 , 不动声色地感染读者 。
文章插图
“堪笑西风无赖甚”;在这一句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物象“西风” , 由此可以判断这首诗大概是作于秋天的夜晚;有了“秋”意的烘托 , 诗中的思乡之味就更加浓郁了 。此句是新起的一个“点” , 乃诗的转折之处 , 所以从表面内容来看 , 它与前两句之间有着适当的距离 。
句中最为亮眼的是“无赖”一词 , 它有“多事、顽皮、可爱”等意思 , 而非我们如今口中常说的“无赖” 。比如徐凝在《忆扬州》中就有“天下三分明月夜 , 二分无赖是扬州” , 以“无赖”来形容月色的美感 。那么在这里 , 我们可以将“无赖”理解为“多事”这一层意思 。西风本无情 , 因人而无赖 , 所以只因为内心忧郁 , 才予以西风无赖的形象;一切只不过是为了表达情感 , 为了服务主旨而已 。
西风到底如何无赖?无赖可体现在哪里?诗的最后一句给出了答案:吹人残梦落谁家;不知道西风把的残梦吹送到哪一家去了 。尾句用了拟人手法 , 以疑问的方式表达内容、抒发了情感 。这“西风”果然很“无赖” , 它不懂人间之情 , 不知愁为何物 , 所以又吹人家的梦做什么?但也正因为如此 , 的情感被饱满烘托出来 。他的残梦无非关乎思乡 , 所以他借无赖的西风巧妙地表达了自己思乡之情的强烈 。
推荐阅读
- 安徽黄山的对联是什么?关于黄山的诗句或词句
- |职场沟通的禁忌,说话的规则,善用语言的力量
- 慈禧什么时候怀的孕?真实的慈禧太后怀孕
- 贵州米豆腐的做法
- 小孩三餐食谱大全
- 剩菜到底能不能吃
- 1岁宝宝虾的做法大全
- 鸡蛋的多种做法大全
- 可乐鸡肉的家常做法
- 君山银针采摘时间_君山银针的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