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富郭台铭简历简介及语录 郭台铭简历( 二 )


在企业管理方面,郭台铭像军队一样管理工厂,重视纪律,注重细节 。郭台铭用人的口头禅是:“不管高科技还是低科技,会赚钱的才是好技术” 。为了获得高回报率,他用人唯才,奖惩分明 。郭台铭对优秀员工和技术骨干从不吝啬,并给予巨额奖金 。近年来,每年年底鸿海员工聚餐,郭台铭提供的奖品总价值数亿新台币,头奖达到数千万元 。但是,他总是把竞争对手当成自己的敌人 。难怪台湾省科技界称他为“枭雄” 。因此,虽然鸿海集团近年来配股分红一直很高,郭台铭也成为股东们热烈追捧的对象,但郭台铭和鸿海一直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
作为一家世界级企业的总裁兼董事长,郭先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整天,计划,生意 。但是,无论他驰骋天下,天涯海角,乡愁不尽,真诚不变 。为了改变家乡偏僻闭塞的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多年来,郭先生慷慨解囊1700多万元,先后为家乡建设了“万方桥”、“牛土路”、“富锦桥”、“葛湾小学”、“阜康心有水果示范园”,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老乡们都拍手叫好 。
郭先生白手起家30年来,公司资产从最初的30万元,到市值3000亿元(新台币),增长了一百万倍 。他的个人价值已经达到23亿美元 。但郭先生的实干本色不变,在商界以“实干”著称 。郭先生说:我不会把钱花在个人享受上……我更感兴趣的是把钱投资在造福公众的领域……在过去的几年里,郭先生在省、市、县和乡镇捐赠了8000多万元用于教育、帮助残疾人、修路、饮水和抗击非典 。他的情操和品格令世人敬仰 。正如家乡的一位诗人所写,“傲子是家乡的荣耀,丰功伟绩使海月花开 。”
从7500美元到100亿美元
鸿海是由郭台铭在1974年创立的一家公司发展起来的 。当年的7500美元启动资金,有一部分是向他母亲借的 。
起初,郭台铭为台北附近的黑白电视机生产塑料调频旋钮 。20世纪80年代初,郭台铭开始涉足个人电脑行业,他的事业开始腾飞 。尽管郭台铭不太懂英语和日语,但他很快就开始了在美国和日本市场寻找客户的旅程 。
1988年,郭台铭迈出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去了土地和劳动力都很便宜的大陆,开了他的第一家工厂 。他看中了靠近香港的中国市场改革前沿深圳 。
利用郭台铭在深圳吸引潜在客户,迈克尔?1995年戴尔访问中国南方时,郭台铭得到了开车送戴尔去机场的机会,作为交换,他安排戴尔与他熟悉的当地政府官员会面 。然后,郭台铭安排了一段戴尔在途中参观他的工厂的插曲 。看到戴尔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郭台铭决心结识他 。如今,鸿海已经成为戴尔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
同年,郭台铭获得了一块更大的土地,后来发展成为龙华工厂 。到2000年,郭台铭拥有近3万名员工,营业收入超过30亿美元 。
目前,共有45万名员工在郭台铭位于内地十几个省的工厂工作,他在匈牙利、墨西哥和巴西等世界各地的工厂有数千名工人 。
选择继任者
郭台铭在鸿海精密的角色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虽然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但重点已经从日常工作转移到重大战略问题上 。与此同时,郭台铭也花了更多的时间处理一系列的生活变化 。
“他也更加关注慈善事业,并承诺最终捐出三分之一的个人财产 。”报道称 。
此外,郭台铭已开始在鸿海精密寻找接班人,重点是35岁至45岁的员工 。他也开始要求自己的高级管理人员垄断各自的子公司,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
郭台铭不太可能从家族成员中选择接班人,因为他的子女都不在鸿海精密工作 。
郭台铭说,他现在决定辞职是受中国历史的影响,尤其是受乾隆皇帝的影响 。“他控制了整个中国60年,”郭台铭说 。“但他掌权太久了 。我想休息一下,把更多的机会和责任留给年轻人,虽然我自己也不老 。”
温柔地对待你的妻子 。
无论是对待员工还是对待自己,郭台铭都很苛刻,但有一个人他视若珍宝,那就是他的妻子林淑茹 。
19岁那年夏天,郭台铭在一家药厂工作时,认识了台北医学院药学系毕业生林淑如 。他立即竭尽全力热情地去追求 。然而,由于家境和教育背景的悬殊以及双方父母不同的政治理念,他们的恋情遭到了林书如父亲的反对,但郭台铭并未气馁 。经过五年马拉松式的追求,他终于打动了林家父母,他们终于结婚了 。
后来,郭台铭向岳父借钱成立了“鸿海塑胶” 。他租工厂,找订单,买原材料,管理生产,为他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刚创业的时候,资金紧张 。郭台铭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拿过一分钱回家了 。为了让郭台铭没有后顾之忧,林淑茹默默的养家糊口 。直到有一天,因为林淑茹没钱买奶粉,只好喂儿子米汤,儿子吃不饱就哭,于是她告诉了郭台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