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陶渊明淡泊名利的看法?古有陶渊明淡泊名利今有

1.陶渊明的不追名利的诗句
陶渊明与田园诗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三篇,还有《读史述九章》和《扇上画赞》两篇接近四言诗的韵文 。
诗歌是诗人成就最突出的方面,一百多首诗,具有丰富的内容 。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一部分作品表现出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 。
《和郭主薄》诗说:“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饮酒》第八首说:“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 。”
霜威下盛开的菊花和不凋的青松,正是诗人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征:诗人在《咏贫士七首》和《扇上画赞》中还歌颂了不少固穷守志的人物 。正是由于有着这样的品格,诗人一方面对腐朽的统治阶级表现了一种孤高的态度 。
《咏贫士》第一首说:“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见馀辉?”这朵晴空飘浮的孤云,象征诗人的处境和命运,它孤独无依,会无声无息地消灭,但也表现了诗人的态度,它要远去尘埃,永远保持自由和高洁 。另一方面,也对污浊的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
在《饮酒》二十首里,他借着“醉人”的语言,或是指责社会上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第六首),或是揭露政治的陷阱危机(第十七首),或是鄙弃世俗的虚伪和欺诈(第十二、十九首),在最末一首里,他说:“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虽然是美化了孔子,但他更主要的是对追逐名利的颓败士风感到无比的愤激和沉痛 。陶渊明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政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 。
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 。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 。
如《归园田居》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 。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 。
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当诗人尚未离开宦途时,总有一种“暂为人所羁”的感觉,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
但当他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田园中来,却感到获得了归宿 。《饮酒》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 。
诗人的田园生活虽然是远离统治阶级,却更接近了下层文人和农民 。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有邻里的相与宴饮:“漉我新熟酒,只鸡邀近局”;也有天伦之乐:“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
所以,他的田园诗是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的,这也是他的田园诗动人的原因之一 。尤其可贵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 。
如《归园田居》第三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 。《怀古田舍》诗说:“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
在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的描写中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 。由于诗人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并由衷地喜爱它,劳动,第一次在文人创作中得到充分的歌颂 。
他的一些田园诗还表现了只有一个劳动者才可能体会的思想感情 。如《归园田居》第二首说:“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 。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表现了他对农作物收成的密切关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