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院的饮茶文化,佛教与茶参禅悟道

文章目录[隐藏]

  • 韩国茶流行“三国时代”
  • 西安大唐茶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 张祜《题普贤寺》文人饮茶风尚茶诗
  • 佛教与茶参禅悟道
韩国茶流行“三国时代”饮茶在三国时代已传入,流行于僧侣,贵族之间,茶道思想也在这时开始孕育 。三国就是新罗,高句丽,百济 。除了《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之记载外,尚有诸多史料,遗迹,可考证其饮茶性形,高句丽的饮茶,可从当时的古冡壁画行茶图得知 。至于百济,开国以来并末使用汉文记事至近肖古王(第十三世)始有《史记》但汉学发达,佛教兴盛,饮茶是当然之事 。

西安大唐茶文化研究中心成立3月30日上午,西安大唐茶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西安唐华宾馆举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原浙江省委副书记刘枫,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永茂,省政协副主席张伟及安启元、宋少祥、崔林涛等出席成立大会 。日本日中传统文化振兴协会会长龙道华彩和全国各地历史学、佛教佛学、茶学界著名专家学者等共150余人出席大会 。大唐茶文化研究中心作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大力支持下的分支机构,由西安大慈恩寺联合社会各界共同成立 。中心的顾问,囊括了国内省内的众多文化名流,如季羡林、冯其庸、王家扬、张岂之、黄心川、刘枫、楼宇烈、肖云儒等 。中心的名誉主任由张伟、宋少祥兼任,中心主任由西安佛教协会会长、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担任 。
张祜《题普贤寺》文人饮茶风尚茶诗张祜(?—849后),祜或误作祐,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 。初寓姑苏,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 。【题普贤寺】何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 。潭黑龙应在,巢空鹤未还 。经年来客倦,半日与僧闲 。更共尝新茗,闻钟笑语间 。【详解】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喜好与僧人品茗论文,品茗吟诗,以为清雅 。文人饮茶风尚的养成是从寺院开始的,诗人、僧人以茶为轴心,构成了三位一体 。故元稹所作《茶》(一字至七字诗)中,就有茶“慕诗客,爱僧家”的精当概括,此诗反映的正是这种时尚 。

佛教与茶参禅悟道【佛教寺院的饮茶文化,佛教与茶参禅悟道】佛教与茶自佛教传入中土,它便与茶结缘 。佛徒修禅悟道,打坐禅定,皆需要以茶破睡提神,这促进了茶风的传播,但佛教对茶的更大贡献,是使佛性与茶实现了真正的契合 。参禅悟道,讲究的是切身体验和顿悟,恰与品茶之道相合 。品茶不论对象,百人百味,千人千感,正如禅宗的拈花微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佛教禅宗的理想境界是将思想融化在日常生活中,茶食正是每日都要遇见的常事 。寻常人家离不开茶,寺院也离不了茶,正所谓“和尚家风” 。寺院中有“茶室”,设”茶鼓“,“茶头”,献茶待客,也为路人施茶 。每日供于佛祖前的茶称为“ 茶”,禅门中更发展出了肃穆庄重的“茶仪”,佛门每逢大事,都要举行盛大的茶仪 。天下名山僧占多,话多寺院古刹坐落于深山去雾间,适宜于茶树生长,许多名茶也出处于僧人之手,如径山寺的“径山香茗”,浙江惠明寺的“惠明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