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碧口茶村,做大做强茶产业为民富民带来新变化

金秋时节,采访人员走进茶园环绕的文县碧口镇水蒿坪、马家山村: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宛若缎带飘落在青山绿水间,一层层墨绿的茶园似绿色的雾沁人心田,崭新靓丽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映入眼帘,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一条条光滑的入户水泥路、一栋栋花园式的小洋楼和碧水蓝天交相辉映,一个引领时尚的生态文明新农村似一幅美丽画卷舒展在大山深处 。“如今,旧貌换新颜,农民群众喜笑颜开,都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带来的新变化啊!”水蒿坪村老党员杨兴林感慨万千 。
【文县碧口茶村,做大做强茶产业为民富民带来新变化】变化一:道路变硬了
过去,这里只有一条土路,而且路面很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 。” 是这两个村的真实写照 。为做大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县上整合资金上项目,不到半年时间,加宽、硬化了这条长16.8公里通村公路 。
“以前,到碧口街上去要1个多小时,现在可好了,水泥路从家门口经过,出门见公路,抬腿就上车,半个小时就到镇上了,方便得很 。”村民杨兴林说 。
“现在,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出门串门子,还是去碧口赶集,来回身上不粘灰,脚上不粘泥 。” 村民高清贵激动地说 。今年,县上帮扶组给村里实施了通村公路、旧房改造、产业开发等项目,还给各家各户铺了水泥路,把路修到各家院子里 。他说,没想到多少年办不到的事,今年一下子解决了,今后的生活就更有了盼头 。据了解,今年,联村干部通过整合财政“一事一议”项目,实施了入户道路硬化工程,共硬化入户道路117条、3980米 。
变化二:家园变美了
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水蒿坪、马家山村实施了庭院硬化、修花园建花台和“三改”工程 。在庭院硬化中,采取联村部门筹一点、镇上挤一点、农户出一点的办法,共硬化庭院117户、6500多个平方米 。根据农户院落的大小,确定建花台或修花园 。院落大的,就修花园;院落小的,就建花台 。目前,两村已建花台67个,修花园50个 。
改厨、改厕、改圈工程,动员农户主动参与,自主改建,实行奖励 。前不久,由县农牧局牵头对已经完成改建工程的16户群众,按照设计造型、建设质量、验收标准进行了验收,对验收合格的13户“三改”农户,分别兑现了一台价值3000元的太阳能热水器和一台价值200元的节能炉等奖励 。
正在给秋菊洒水的杨树刚见采访人员过来,放下手中的洒壶,一边倒水沏茶,一边高兴地说:“你看,我家庭院既光溜又整洁,靠边还建了两个花台,栽上了绿色植物和四季花草,厨房改成了节能灶,厕所改成了水冲式的……日子过得不比城里人差!”
变化三:茶村变亮了
按照该村“双联”规划,需建一个群众休闲广场 。69户靠茶叶致富的群众自发捐款,征地1.15亩,委托湖北中亿园林设计公司规划、承建 。彰显茶园文化特色、一个硕大的紫色茶壶,是广场的标志性建筑 。“广场大家建,共同享受,这钱咱愿意出 。”在广场带孩子玩耍的牛凤春老人高兴地说 。
这里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通过提高建设标准和配置标准后,是全县一流的 。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站、计生服务所、农家书屋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阅报栏、党建栏、宣传栏、形象栏设立在院内 。为方便群众办事,村干部实行轮流坐班制 。
在通村公路和入户道路沿线,规划安装了30盏太阳能路灯;新建绿色环保垃圾屋13个,增设垃圾箱16个 。在离村庄、茶园、水远一点的地段,计划修建一处垃圾填埋场 。目前已完成征地、放线等前期工作 。
“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休闲广场、太阳能路灯等公共设施扮靓了村庄;垃圾屋、垃圾箱干净了村庄 。”村党支部书记高清明满脸的笑容 。下一步,还要对村上18户旧房进行改造,苏书记和联村干部正在入户摸底、制定改造方案 。
变化四:产业变强了
近年来,通过退耕还茶,两村的茶园面积已经发展到4200亩 。这当中,本地老品种茶园面积大,新品种龙井43号只有72.5亩 。茶叶产业带头人马宝给采访人员算了这样一笔账:本地茶叶一斤只卖到400元,而且产量低、上市晚,卖不上价;龙井43号不用包装一斤就能卖到2800元,而且上市早、产量高、价钱高 。明摆着,茶农都想通过改造低产茶园,发展龙井43号,来做强做大茶产业,达到茶叶富民的目的 。
根据两村发展规划,今年秋季计划改造低产茶园500亩 。眼下,正在进行入户摸底、整地和调苗工作 。有联村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镇村计划用5—8年的时间,将4200亩低产茶园全部改造为优质高产茶园 。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经济,扶持茶园养鸡专业合作社1个,发展社员3户 。同时,积极为茶农开展茶叶栽培、管理、防病、加工培训,并邀请陕西汉中茶叶高级讲师授课 。在平整的水泥路旁,采访人员碰见一村民正在修剪茶树,他望着一片绿油油的茶园动情地说:“今年联村干部共为我们举办了4期科技培训班,明白了很多知识,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