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武夷模式,文化催化 点石成金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其实,一座有理想有朝气的城市也是如此 。时别三年重访武夷山,从整体到细节,随时随处感受到的变化让人惊喜不断--人们脸上洋溢着的那种真实的幸福感,各类服务设施的升级换代,管理者活跃的思维,茶农茶商经营场所的文化气息以及他们穿着谈吐的改变武夷山变得越发魅力四射 。这种魅力,不再局限于她的自然风光和那片绿叶红镶边的茶叶 。文化,作为这座城市生命深处的本质力量已经被激发出来,变为点石成金的神奇催化剂,而这一点,对于那些为文化产业发展破题、解题而困惑的地区来说,无疑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
欧美茶人武夷山学茶
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书记梁伟新对采访人员说,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业与茶业都有发展的极限值,只有文化没有限制,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的确,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保护地,不论是景区对游客的容纳,还是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都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生态优势、文化资源是武夷山永续发展的核心优势,固本培元、科学保护不但是确保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武夷山人对国家与人类理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那么,出路何在?只有通过文化创意,对传统产业进行发酵、拓展、提升 。文化对于武夷山来说不仅是竞争力,文化本身就是生产力 。
眼下,武夷山的旅游业正在从单纯的观光游,向文化旅游、会展休闲、度假养生等方向转变,形成多种业态协调发展的趋势 。静心养生游、生态养生游、疗养度假游、理学研讨游、民居文化游、乡村民俗游等项目和线路,分别着眼于武夷山自身独具的彭祖养生、朱子理学、闽越族文化等人文优势资源进行挖掘与设计 。茶博园、闽越王城遗址公园、下梅文化旅游综合体、宋城千古情等一批建设中的大型旅游观光设施,无一例外地以文化为内涵 。接下来的另一个大手笔,是以金线串珍珠的方式,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串起从大安到度假区再到兴田的集红色旅游、明清古村落、古汉城遗址、博物馆群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景观带 。
【茶叶武夷模式,文化催化 点石成金】同时,依托旅游业的强大辐射力和产业拓展力,发挥旅游产业的边际效应,打造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武夷山的一个战略选择 。这一现代服务业的宏大蓝图涵盖了健康养生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产业、论坛与会展业、现代电子商务产业、海西国际体育运动基地等 。而在这些产业的拓展过程中,文化创意的助推作用自然是不容忽视的 。根据规划,到2015年末,武夷山市现代服务业生产总值将超过百亿元 。
6年前,武夷山茶农因为打不开销路,守着10万亩茶山愁眉不展,一斤茶青的价格甚至抵不上人工成本 。3年前,武夷山的茶产业在文化营销的推动下开始起飞,采访人员以《武夷岩茶的这个春天》为题作了报道 。如今,武夷山的茶企从原有的130家实现了10倍的增长,茶叶税收也同样增长10倍,从200多万元增到2000多万元,茶农人均增收近2000元 。更重要的是,大红袍品牌红遍大江南北,飞入千家万户,在全中国乃至世界的各个城市,发源于武夷山的茶文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武夷山的茶产业也已经延伸到茶器具、茶旅游,乃至茶道茶艺的输出 。
在茶山茶园面积没有太多增长的前提下,这种奇迹般的巨变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只要回顾一下近年来武夷山一波接一波围绕茶叶展开的文化创意活动,就不难找到答案:以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为主题的茶旅整合营销、大红袍母树停采留养、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晋商万里茶路起点揭碑、哥德堡号访穗结缘、映象武夷、意象武夷、人文武夷等策划、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永久举办权的取得、央视《武夷茶文化》的拍摄据统计,6年多来,武夷山市投入大红袍的文化营销投资总额达到了5个亿 。
在与武夷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郑春品茗闲聊时,他的一句话给采访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旅游业、茶业、创意产业、服务业,这些产业本身相关性很强,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发展文化产业,或者通过文化产业助推其他产业,应当抓住这一特点 。从广义上看,旅游业与茶业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本身就是文化产业,在创意策划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其相关性、互动性,往往事半功倍,可以收到化学反应般的效果,从而实现双赢、多赢 。
如果说2006年武夷山启动的茶旅整合营销,是在这一思路下的一次成功尝试,那么,2010年初正式公演的由张艺谋团队策划的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就是武夷山城市整体营销的点睛之笔.旅游业和茶产业两大支柱产业对武夷山市GDP增加值的贡献超过50%,而印象大红袍对这两大产业的直接推动让人始料未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