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车益记 茶香飘海外( 二 )


首先精选适合做花茶的茶坯(多是绿茶),同时窨茶用的花一定要鲜 。车守基说,茉莉花每年开三期,以第二期盛夏开花为最佳,且含苞待放口感最佳 。
为保证茉莉花的鲜度,车子谦特意租一架飞机将花运至汉口,连夜赶制,以做出质量最高的花茶 。这种创新品质高的兰花毛尖迅速占领了武汉庞大的消费群体,并且成为了车益记的招牌茶之一 。
车益记每次研发出新的茶品,还会有一次别开生面的茶叶评比会 。车子谦先会派人到武汉九家名店买同一种价位的茉莉花茶,再加上自己自创的新品种花茶,共计十种 。这十种花茶会被分别放到十个茶具中,在碗底标上各自的编号 。接着,车子谦再请十人组成一个专家评审团 。这十人或是本店的技师,或是专家级的茶友,每人均有一票 。在品尝完所有的茶后,由十人投票评选出最优的一种 。本家自创的新茶要得到八票以上,方可上市,否则,就继续研发 。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汉正街是商家必争之地,行业竞争尤为激烈,茶界就有鄂商与徽商两大派系 。当时武汉有个谦益茶行,是以车子谦的名和号的最后一个字而定的名 。这里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农茶商从水陆两路来买卖茶叶,成交量很好,是一个很大的茶叶批发市场 。车子谦每周有两天的上午十点会准时到这里,与茶农茶商打点关系,并且买进一些毛茶 。
为提升鄂茶知名度,车子谦利用多年积攒的人脉,带头发起了挺湘排皖运动,凡是安徽茶再便宜也不购进 。为什么挺湘?因为安徽茶叶比湖南茶叶质量好,价格高,是遏制鄂茶拓展的最大劲敌 。
车子谦使出杀手锏,从此打破鄂皖两派二分天下的格局,打压了徽帮,开创了由鄂帮主导茶叶市场的新局面 。这一具有胆识和气魄的举动,在那些资深的茶叶界人中,至今被传为佳话 。
四 砸重金聘掌柜 运匠心造茶具
很多人找关系都想进车益记,父亲挑学徒必须品学兼优 。车守基说,车益记成功离不开科学的管理 。因为父亲也是从学徒干起,所以他特别重视基本功 。车益记招收的学徒必须通过一年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柜接客 。别出心裁的是,车益记的学徒都送到别家的店代为培养,员工为竞争对手打工,但薪水仍由车益记出 。如此一来,益记的员工待人接客,介绍商品,称量茶叶斤数的能力都是数一数二的 。
抗战胜利后,武汉茶叶界的人士都很想在车益记谋得一份职业,这是因为益记职工的工资在行内较高,伙食好,并且还有一定的福利 。
车守基说,多年来,他们家人从来没有单独开小灶吃饭,都是与员工吃一样的饭菜 。每个星期天都加一荤一素两个菜 。另外,凡职工家中有特殊困难,店中均有一定资助 。
为招揽优秀人才,车子谦不惜重金聘请 。车益记连续三届的大掌柜,田金臣、肖俊良、车鹏九三人,均是茶界响当当的人物,精业务、懂管理的干才 。
车子谦与夫人汪华芬共育二儿二女,车敏丽排行老大,下面除了车守基外,还有小弟弟车守业,小妹车美娟儿时过继给车桃阶 。
车子谦生活上节俭持家,但对茶庄经营该花的钱绝不含糊,对茶文化氛围的打造做足文章,可谓雅韵留香 。
据悉,车益记茶庄用的茶具也甚为讲究 。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由名家手绘、亲制的宜兴紫砂壶,另一种是景德镇名家手绘的各式大小茶壶和盖碗 。这些茶具都错落有致的放置于特制的架子上 。并且还在墙边挂了一幅实木刻花镶金的匾,上书陆羽遗风四个字 。
用来放置名贵茶叶的木箱也极为特别 。这种木箱大小各十八个,大的用来储存,小的则是零售时用 。箱子的最外层为无气味的四方形实木箱子,中间为马口铁做的内胆,这种铁具有轻薄且不锈的特点,第三层则是一层锡箔纸,最里面的一层为防潮的牛皮纸 。木箱的正面镶上图案以及茶叶的名称 。这样精细的设计,足以见得车子谦的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和智慧 。
五 命运多舛,车益记港台落地开花
1949年底,武汉解放后,国家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民族资本家重获新生 。
就在此时,车子谦的老胃病犯了 。一朋友向他介绍了一位在香港的外国医生,鼓励他去香港治病 。而车子谦本人也一直有一个夙愿,那就是把车益记生意拓展到港台 。于是,他决定独自离汉,去香港治病,顺便考察市场 。哪知这一去,便十多年音信全无 。
直到1978年,车子谦通过打通多方关系,终于托人给家里带去了一封信 。家人才知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便只身去了台湾 。并在台北和新竹各开了一家名为车益记老茶庄的店 。凭着多年的经验,车子谦很快在台湾也创造了辉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