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知识入门基础 茶文化与茶道器具 步骤与艺术

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独具特色,久经历史变迁而始终兴盛不衰 。对于很多爱茶的人来说,茶道礼仪就是对一个品德修养的最好的鉴定,很多商务人士很多商务会谈都选择在茶室中进行,茶道是以茶为媒的一种生活礼仪 。了解茶道知识首先要知道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道分类、器具、程序,以及中华茶道四大要素,下面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吧 。
茶道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以及世界的茶叶文化的起源地是中国的巴蜀地区,在西汉时期巴蜀地区的人们已经习惯饮茶,并在巴蜀地区形成了茶叶交易市场,并开发了专门的饮茶工具 。
▲在汉代以后,因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加强了,这种饮茶风气慢慢向由巴蜀向东部及南部扩散,使得华中地区的饮茶变得如日常般正常 。
▲在西晋时期的上流社会对于茶到了崇尚的地步,如此也加强了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茶的发展,并成为了新的待客之道 。
▲在唐代盛世时期,茶文化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开始了人工种植茶树的技术,在饮茶方式上更是有了专门煮茶的方法;对于茶具也进行了系列化的分类 。同时唐代有大量的关于茶诗佳作面世,所以关于饮茶也有了茶规 。
▲后来茶文化再经过了宋代、元代、明清代等发展和传播,在我国已经慢慢形成了精髓的茶叶文化,并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也把茶带出了中国 。
茶道程序
净手和欣赏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
烫杯温壶:烫杯温壶是把茶叶器具都用沸水冲洗一次,不但干净卫生也可以给茶叶预热,让茶味更香 。
马龙入宫:马龙入宫即是把茶叶放到器具里,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
洗茶:把开水倒入放有茶叶的壶中,然后又迅速倒出,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 。
冲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
春风拂面:指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
封壶: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 。
分杯:分杯是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
玉液回壶:玉液回壶是把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
分壶:将茶汤倒入客人的闻香杯中,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
1
奉茶:奉茶是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
1
闻香: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
1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细细品味茶的韵味 。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 。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 。“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
茶道分类
煎茶道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最早记述于唐代,有“吃茶”之说 。流行于宋代 。
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展现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 。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
斗茶道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 。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 。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 。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
工夫茶道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 。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 。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 。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