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自己鲜明的特点


中国茶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门类不同 , 它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第一 , 它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 , 也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 , 而是二者巧妙昀结合 。比如 , 中国人讲“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 。这种高深的道理 , 在哲学家那里 , 是靠纯粹的思辩 , 在道家而言 , 要通过练功、静坐中用头脑的“意念来体会 。但到茶圣陆羽那里 , 却是用一只风炉 , 一只茶釜 。不仅在炉上筑了代表水、火、风的坎(三)、离(三)、巽(三)八卦图样 , 而且通过炉中的火 , 地下的风 , 釜中的水 , 和整个煮茶过程让你感受五行相生、相互协调的道理 。并细致地观察茶在烹煮过程中的微妙变化 , 通过那饽沫的形状 , 茶与水的交溶 , 以及茶的波滚浪涌与升华蒸腾 , 体会天地宇宙的自然变化和那神奇的造化之功 。又如 , 文学家、政治家 , 是通过读书、作诗、思想斗争来增进自己的修养 , 而茶人们则要求在饮茶过程中 , 通过茶对精神的作用 , 求得内心的沉静 。即使在民间 , 亲朋至 , 献上一杯好茶 , 也比说无数恭维的话语更显得真诚 。所以 , 中国茶文化 , 是以物质为媒介来达到精神目的 。
第二 , 中国茶文化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 , 又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着内容 , 它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 。两晋南北朝时 , 茶人把这种文化当作对抗奢靡之风的手段 , 以茶养廉 。盛唐之世 , 朝廷科举送茶叫作“麒麟草 , 用以助文兴 , 发文思 。宋代城市市民阶层进一步兴起 , 又出现反映市民精神的币民茶文化 。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 文人士夫夫的茶风也走向狭小的茶寮、书室 。而当封建社会彻底瓦解之后 , 中国茶文化又广泛走向民间 , 走向人民大众之中 。因此 , 中国茶文化研究不应该是简单的“翻古董 , 而应该在吸取传统茶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 不断有所创造 。
近年来 , 无论大陆、台湾或海外华人 , 茶事频兴 , 这是好兆头 。中国茶文化应该与时代的脉搏、世界的潮流相合相应 , 使老树开出新花 。这才符合这门学科固有的特征 。
由于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内容 , 决定了它特殊的研究方法 。
茶文化是典型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的产物 。现在人们爱谈“边缘科学 , 是说一些新型学科常常是不同门类科学的结合 , 或各学科之间相互搭界 。茶文化学还不仅是“搭界问题 , 而且使许多看来相距很远的学问真正交融为一体 。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 是强调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但儒学发展到后来 , 过份强调伦理、道德 , 对人和自然的客观属性经常忽略 。而近代西方科学又更造成精神与物质的分离或对立 。研究中国茶文化学或许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 使我们能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因此 , 在研究方法上 , 既不能离开茶的物态形式 , 又不能仅仅停留在物态之中 , 而要经常注意在茶的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作用 。唐代自陆羽著《茶经》开始 , 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他在这部著作中 , 不仅从自然现象方面讲茶之源、之出、之造、之具 , 而且总结了历史上的茶事活动和文化现象 , 在谈茶的生长、烹煮时又溶进辩证思维 , 提出许多哲理 。故唐人关于茶的学术论著多效其法 , 注重饮茶之道 。卢仝描写饮茶的诗句 , 曾生动地叙述茶对人体发生作用后 , 人在精神上的不断升华和微妙的变化 。著名宦官刘贞亮总结茶的“十德 , 既包括养生、健身的功能 , 又特别强调“以茶可雅志 , “以茶可修身’’ , “以茶可交友等;惭申力量和社会功能 。所以 , 中国历史上许多茶学著作 , 尤其是关于饮茶的著述 , 既给我们许多具体知识 , 又可以看作进行思想修养的教材 。但它不是理学家空洞说教的 , 而是通过优美的茶艺 , 茶人的心得给你讦多启发 。研究中国茶文化 , 首先要继承这种优良传统 , 要从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上多下功夫 , 要从多学科的结合中去研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