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眼神、绕道而行,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 三 )


调整心态 , 试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 , 我会模仿身边的人 。 ”为了改变自己“社恐”的现状 , 陈易琦没少下功夫 。 他经常模仿其他人在类似场合的发言 。 学生组织的部门总结会 , 如何鼓励学弟学妹 , 又如何更好地指出存在的问题……陈易琦的备忘录里详细记录了不同场合发言人说话时的语气、内容 , 没事的时候他就反复琢磨 , 想着等以后自己遇到相同的场合就这么用 。
对于陈易琦来说 , 能够缓解自己产生社交恐惧情绪的一切方法都值得尝试 。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 , 77.56%的受访大学生和陈易琦一样 , 曾尝试解决自己的“社恐” 。
面对如何解决自己的“社恐” , 中青校媒调查结果显示 , 71.85%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会多尝试 , 练习融入社交场合 。 向北就是这样 , 在她看来 , 熟悉、事先准备都能帮助她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 。 所以她逼着自己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 , 尝试结交新的朋友 。 时下流行的剧本杀就成了她摆脱“社恐”的训练基地 。
除了多联系、多尝试 ,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 , 60.80%受访大学生尝试说服自己克服恐惧;18.8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 , 虽然自己有点“社恐” , 但不需要解决;10.63%的受访大学生求助心理类知识科普或者求助心理医生 。 另有16.7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 , 自己解决“社恐”的方式是多独处 , 减少和别人来往 。
在迟毓凯看来 , 如果“社恐”不影响生活 , 年轻人可以不去在意 。 但如果发现了自己“社恐” , 又想摆脱它 , 可以尝试真正的社交恐惧症疗法 。 “一般可以采用系统脱敏和满灌疗法两种方式 。 系统过敏是调整认知 , 一步一步慢慢将自己置于让自己恐惧的社交环境 , 逐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 满灌疗法也叫冲击疗法 , 是一下子把自己放在最恐惧的社交环境下 , 以后就会适应所有环境了 。 ”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 , 71.24%受访大学生认为“社恐”给自己带来轻微困扰 , 7.54%受访大学生认为存在较大困扰 , 其余21.22%则表示没有困扰 。
在刘阳阳看来 , “社恐”也不全是坏处 。 他的一位师兄就是典型的“社恐” , 平时不怎么和同学、朋友往来 , 甚至和很多同学连微信都没加过 。 比起出去社交 , 他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图书馆里 。 “师兄去年博士毕业 , 已经发了10来篇核心期刊论文 , 去年留校做了助理教授 。 ”在刘阳阳看来 , 如果不是非常需要社交能力的工作 , 能因为“社恐”沉下心来 , 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
和刘阳阳的想法不同 , 研究生入学选导师的时候 , 周瑜下定决心挑战自己 。 “选导师对我研究生的生活甚至是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 我必须勇敢主动一点 。 ”她一遍遍在心里暗示自己 。 她主动去联系师姐 , 主动给导师发邮件介绍自己的情况和意愿 , 开学后拉着同伴一起去请教导师问题 。 开学后的导师双选会上 , 周瑜顺利地选上了自己心仪的导师 。
迟毓凯建议青年人 , 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 不要害怕犯错、没面子 , 不要担心自己的举止、作为不完美 。 “心理学研究发现 , 18岁到30岁之间是试错的好时机 , 这个年龄段 , 人们已经能意识到失败对人生的意义 , 而且有精力去修正自己的问题 , 克服问题后总结的经验 , 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颇有助益 。 就像哲学家尼采说的 , ‘杀不死我的 , 必将使我强大’ 。 ”
(应受访者要求 , 文中受访学生均为化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