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眼神、绕道而行,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 二 )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介绍 ,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障碍 , 属于焦虑症的一个亚类 , 表现在让患者感到痛苦 , 而且水平异常 , 让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 当下一些年轻人常挂在嘴边的“社恐”和真正的社交恐惧症是有区别的 。 “有些年轻人说自己‘社恐’ , 其实是一种对号入座的心理效应 , 觉得这个概念和自己有相似性 , 就像网络中流行的那句‘你是不是看我身份证了’ 。 ”
对于刘阳阳来说 , 和熟人交流并没有障碍 , 但在向陌生人开口之前 , 刘阳阳总要先想想 , “如果我长得再帅一点 , 别人是不是更容易接纳我”“感觉自己有点胖 , 跟别人说话 , 别人会不会觉得不舒服” 。 对自己能不能融入大家、会不会被排挤的担忧 , 对个人能力和形象的不自信 , 总在要和别人交流时冒出来 。
和刘阳阳的感触有些类似 。 追溯自己的成长经历 , 今年大四的向北认为自己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绪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 小时候的向北因为胖 , 曾遭到过身边同学的嘲笑 。 每当社交过程中出现冷场 , 曾经自己上台讲话被嘲笑的样子 , 被老师批评时候的样子 , 都会在她脑海里过一遍 。 “脑袋里告诉自己对方没有这样的想法 , 可心里还是会不自觉地代入 。 ”除此之外 , 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没有安全感 , 也是向北分析出可能导致自己“社恐”的原因 。
大学生会因为什么原因感到“社恐”呢?中请校媒调查发现 , 69.86%受访大学生因害怕场面变得尴尬而“社恐”;52.65%受访大学生表示因为害怕自己说错话;51.48%受访大学生表示因为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好;47.84%受访大学生表示因为害怕自己不合群或者无法融入集体;43.00%受访大学生表示害怕别人批评或者拒绝自己;35.85%受访大学生表示担心别人关注自己 , 会觉得不自在;16.10%受访大学生表示担心别人夸奖自己 , 会觉得不自在 。
迟毓凯分析 , 许多认为自己“社交恐惧”的年轻人并不是真的有严重心理障碍 , 这类人们常说的“社恐”有几个原因 。 一种可能是 , 一些人因为现实社交礼节繁琐 , 倾向于逃避社会角色需要的社交规则 。 其次 , 人际交往中的边际感不清 , 也是当下一些年轻人不愿社交的原因 。 再次 , 有些人会把“社交恐惧症”当作对逃避社交的一种宽慰 。 “害怕社交的人给自己的心态找到了理由 , 也在‘社恐’群体中找到了归属感 , 给自己一个不出去社交的借口 。 ”
此外 , 迟毓凯认为 , 另一个让年轻人“社恐”的原因 , 是害怕真实社交失败 。 “真实社交是容易失败的 。 在工作场合、人际交往场合说话不得体 , 会让人非常懊恼 。 逃避社交的人会觉得 , 只要去社交 , 就有出错的可能 , 但如果不和人交往 , 就不会失败 。 这些人往往不是不想社交 ,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 , 一般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 , 渴望追求人际交往的成功 , 害怕人际交往失败后被人瞧不起 。 ”
对于向北来说 , 就曾出现过因害怕社交失败、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而导致“社恐” 。 “之前一个同学 , 我们俩在学生组织共事一年了 , 也不是说非常不熟 , 有次在自习室里碰到了 , 她非常热情地和我打招呼 , 我的第一反应是很无语 , 然后她还做坐到我旁边自习 , 我就更无语了 。 ”接受不了这种场景的向北 , 在同学入座后的几分钟找借口逃走了 。 “她坐在旁边 , 我没法安心学习 , 我会想她会不会观察我学习的状态 , 观察后会不会对我产生不太好的印象……”其实向北知道 , 同学在专心地学习 , 并不会关注她的状态 , 但她依旧无法忍受这种相处 , 找借口离开是她小心翼翼保护这段关系的唯一办法 。
在聊天的过程中 , 如果自己抛出的话题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应 , “我说的话是不是很无聊”“是哪句话说错了吗”?……各种各样的复杂情绪会在一瞬间涌上心头 。 这样的情绪同样让向北害怕和人交往 , 尤其是线下 。 对于这种情绪 , 向北有着自己的解读方法 , “我会非常仔细地观察别人 , 哪怕一个很小的动作 , 然后把那种模棱两可的情况做出非常消极的解释 。 ”
“事实上 , 一些年轻人的‘社恐’是一种自我设限 , 觉得自己努力了但没成功很没面子 , 所以宁可不去尝试 。 ”迟毓凯说 ,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 人们有时太关注自身、太关注别人怎样看待自己 , 所以觉得说错话、做错事非常丢脸 , 甚至还把社交场合的尴尬场面当作‘社会性死亡’ 。 其实来自他人的关注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聚焦 , 被嘲笑、被关注的感觉往往是被自己放大的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