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中国毕业生求职专业对口率仅四成,跨行就业很容易吗?

求职|中国毕业生求职专业对口率仅四成,跨行就业很容易吗?

文章图片

求职|中国毕业生求职专业对口率仅四成,跨行就业很容易吗?

文章图片

求职|中国毕业生求职专业对口率仅四成,跨行就业很容易吗?

“劝人学医 , 天打雷劈”
“少壮不努力 , 长大学会计”
“劝人学法 , 千刀万剐”
...
每当网络上出现有关“专业对口率”的话题讨论时 , 留言里总会出现类似上述的对不同专业的吐槽 。 仿佛无论选择哪个专业 , 一旦面临就业 , 就都谈不上美好了 。 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数据显示 , 中国有近六成的毕业生最终选择了与所学专业关联不大 , 甚至毫不相关的岗位 。

很多毕业生的转行是被迫的 。 部分专业学业压力大 , 而待到学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毕业后 , 却发现就业是更大的难题 , 因此选择转行 。
【求职|中国毕业生求职专业对口率仅四成,跨行就业很容易吗?】比如在“后悔指数”中排名第一的医学类专业 , 常被吐槽“只要专业选得好 , 年年期末胜高考” 。 尽管如此 , 他们在就业后的薪酬甚至达不到城市的平均工资 , 却需要身处基本全年无休的高压工作环境 。 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 , 2020年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约686700人中 , 有20万毕业生选择了转行业就业 。
还有被称作“天坑”的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农学等专业 , 就算读到博士 , 就业形势依然不乐观 , 因此毕业生通过转行“出坑”成了常态 。
以及一些受大环境影响 , 出现了阶段性变化的行业 , 比如建筑、金融业等 , 热度减退 , 人才数量却已经供大于求 , 竞争愈发激烈 , 就业越来越难 。 这也导致毕业生 , 甚至是已入行的人员不得不考虑转行 。

还有一些毕业生的转行是主动且必然的 。 他们在缺乏对专业的准确认知和行业了解的情况下 , 在高考后匆匆填报了志愿 , 选择了父母认为的“有发展” , 却未必适合自己的专业 。 在校期间更多的是迷茫和焦虑 , 毕业后更不愿在该行业中继续“蹉跎” , 因此会再寻找新的方向 。
那么既然现实中转行业的情况这么普遍 , 学生们对于专业的选择还重要吗?跨专业就业能找到好工作吗?
事实上 , 企业在招聘时 , 看重的并不是应聘者的专业 , 而是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能胜任目标岗位上的工作 。 企业之所以会在招聘时强调专业背景 , 也是认为有专业背景的人员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 , 能快速掌握和应用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 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公司实现利益最大化 。

尤其是网络工程、电气工程等工科专业 , 医学、农学类等专业 , 相关工作对员工技术要求较高 , 若没有专业背景 , 求职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岗位所需技能 。 因此 , 对于未来想要从事这些行业的学生来说 , 专业的选择还是很重要的 。
然而 , 除此之外 , 跨专业找工作其实并不难 。 首先 , 如今很多岗位本身就没有与特定专业对应 , 只是“应运而生” , 比如如今大热的产品经理、游戏策划等职位 , 从业人员都是转行者 。
以产品经理为例 , 该岗位在大学里没有专业与之对应 , 所有的产品经理都是转行而来的 。 据某公司HR透露 , 尽管计算机、网络等专业的人员会占有一定的优势 , 毕竟该岗位本身需要对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 但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是否具有产品思维 。
当下的产品经理需要进行用户需求分析、提出与竞品差异化的解决方案、项目进度跟进、测试以及验收、配合市场运营、优化迭代等等 , 并不是学了哪一个专业出来就能做到的 。 因此对于多数HR来说 , 在挑选产品经理时 , 他们更多看重应聘者的思维方式、沟通能力、是否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否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等等 。
同时 , 还有很多行业的发展只有跨领域人才才能够实现 , 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招聘到更多互联网出身的跨界人才 , 以满足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需求;供应链/物流领域急需小语种人才 , 参与设计符合各区域业务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物流实施方案;生物制药领域开始培养和储备大量具有跨领域、多学科背景知识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 共同打造高效、灵活、可拓展的生物制药智能生产平台 , 推动生物制药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 加快生物药剂的开发和生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