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三伏贴”乱象调查:真假难辨、分类混乱、暗藏风险( 四 )



网售“三伏贴”乱象调查:真假难辨、分类混乱、暗藏风险
文章图片

部分企业申请含“三伏”字眼的商标 , 但基本被驳回 。 截图自“中国商标网”
邓勇向澎湃新闻表示 , “三伏贴”本身具有保健效果 , 民众接受度高 , 而且相对来说危险性较小 , 加上此类敷贴产品成本低 , 营销速度快 , 所以基层监管部门的注意力很难全盘或者将重点放到监管上 。 对涉事药厂或企业来说 , 即使被查 , 违法成本也不是很高 , 很难达到立案标准 。
“政策是一部分 , 执行是另一部分 。 ”邓勇认为 , 要继续壮大执法队伍 , 增强监管力度 , 同时 , 在制定出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上 , 给出更具体的实施手段和策略 。 让监管和被监管的各方 , 特别是互联网平台 , 都能有充分的操作空间 , “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合理解决问题 , 是目前的政策需要落实的部分” 。
中医专家:网售“三伏贴”暗藏风险
消费者最关心的 , 无疑是产品是否有效果 , 但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陈云飞看来 , 网购“三伏贴”固然便捷 , 却是“一笔糊涂账” , 其背后隐藏的危害并不小 。

网售“三伏贴”乱象调查:真假难辨、分类混乱、暗藏风险
文章图片

陈云飞看完采访人员在淘宝上随机看到的3款三伏贴成分配方后 , 均表示“不合适” 。 他指出 , 在“艾叶、川贝母、牛黄、白果、甘草及樟脑”这几味中药构成的配方中 , 牛黄性凉 , 而川贝和白果油脂高 , 易助长湿热 , 对虚寒类病症适得其反 。 由艾草、乳香、没药、元胡、鸡血藤、伸筋草、木瓜等组成的另一张配方表中 , “鸡血藤”和“木瓜”这两味药材 , 以根茎为主 , 主要用于滋阴养血 , 不宜作为敷贴使用 。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和多名淘宝卖家沟通交流时 , 对方均建议按疗程多盒购买 , 称三伏天贴不完 , 也可以在平时继续使用 , 只是效果没那么好 。 在绝大多数的商品页面上 , 产品标注的保质期为2-3年 。
陈云飞指出 , 中医讲究和自然的协调 , 夏天应适当出点汗 , 但不能过分耗伤阳气 。 卖家声称可以长期随便贴敷 , 一方面意味剂量没达到 , 没什么效果 , 另一方面也可能只是短期内没有出现明显反应 , “这点更需要警惕的” 。
他解释 , 有些中药(如石膏、茯苓、熟地、麦冬、石斛等)性味寒凉 , 不含芳香类物质 , 并不适合作为敷贴药物 , 因为敷贴渗透过皮肤的量太少 , 不可能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 。 而医院常规使用的芳香类药物 , 保质期一般都很短 , 如麝香 , 在常温下 , 只能保存2小时 , 超过2小时 , 药力就会自行消失 , 根本达不到市面上所设的保质期 。 同时 , 市面上一些厂家使用的中药药物 , 来源和成分不明 , 有些可能是慢性损伤肝肾功能的药材 , 因价格低廉被滥充其中 , “像我们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用的一些敷料 , 只能外用 , 不小心误食会有风险”。
陈云飞以过去的病例说明称 , 一些阴虚火旺的病人 , 本就不适宜敷贴“三伏贴” , 但这些人还是会买来尝试 。 一段时间后 , 不知不觉 , 晚上开始睡不着觉了 。 “这是他体内的虚火被引发出来了 。 很多病人都会有类似的不良反应 , 只是不明显 , 大家都不放在心上 。 ”

网售“三伏贴”乱象调查:真假难辨、分类混乱、暗藏风险
文章图片

此外 , 他指出 , 很多网购产品随单附送的穴位图也不准确 。 若消费者在一些大血管或皮下脂肪少的部位贴错 , 如八髎穴 , 一旦溃烂 , 很难愈合 , 还可能会引起炎症等一系列问题 。 又如 , 针对免疫力问题的穴位中 , 关节部位的穴位不宜用于敷贴 , “解溪”穴就位于踝关节处 , 如果起泡溃烂 , 容易影响关节运动 。
澎湃采访人员还发现许多针对儿童的三伏贴产品 , 有卖家直言 , “销量比大人用的还好 。 ”
公开报道显示 , 2019年 , 南昌多名儿童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贴“三伏贴”后被灼伤 , 有92名儿童出现瘙痒、灼痛感、水疱等不良反应症状引发外界热议 。 陈云飞强调 , 儿童的肌肤非常薄嫩 , 使用剂量可能不到成人的十分之一 , 发泡时间稍有差错 , 就容易灼伤、化脓 。 目前 , 正规医疗机构也还在不断针对贴敷部位、时间长短、贴敷间隔、总的贴敷次数进行摸索调整 , 若家长在家自行使用药粉 , 更容易出现严重后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