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2日讯 3月1日 , 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 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报告》) 。
2020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覆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12个省市 , 调查总样本量逾6万份 。 总报告抽取其中5098个核心样本 , 并与2008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 分析后发现 , 2020年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地区差异仍然显著 , 东部地区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其他地区;城市户籍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农村户籍人口;低收入、低学历、无业/失业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 。
对民众对心理健康的感知与预期的分析结果显示 , 最近一年来 , 更多的人感到他人和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好 ,对于未来5年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期也更加积极 。我国国民的心理健康意识相比十多年前有进一步提升 , 心理健康需求进一步增加 。 但对于以心理咨询和心理培训为代表 的心理健康服务 , 调查发现 , 便利性仍有不足 , 满意度仍不高 。 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供给和规范化 ,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心理健康资源的支持力度 , 加强对低收入/低学历 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 。
关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现状 , 调查结果显示 , 2020年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为14.24% , 其中 , 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意识的达标率分别为20.4%、65.6%和92.3% 。 当自己出现心理问题时 , 有30%以上的青少年会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 当家人或朋友出现心理问题时 , 有50%以上的青少年会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 具体分析发现 , 心理健康素养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 。 女孩的知识得分高于男孩;城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农村地区的青少年 。 高年级青少年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比低年级更消极 , 父母关系和睦、家庭经济宽裕的青少年更愿意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
【健康|2020年国民心理健康报告:心理健康需求增加 医务工作者抑郁风险较高】2020年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发现 , 有27.7%的医务工作者可能存在抑郁倾向 , 在不同岗位上的医务工作者存在较高抑郁风险的比例为5.1%到12.8%不等 。 其中 , 医生是风险比例最高的群体 , 其次是护士群体 , 其抑郁高风险比例为9.0% 。 参加本次调查的男性医务工作者的抑郁水平高于女性医务工作者;在各年龄段中 , 以30~45岁的医务工作者的抑郁水平最高 。 医务工作者的焦虑水平同样为医生为最高、护士次之 , 但各类岗位之间的差异小于抑郁水平上的差异 。 报告建议加强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 注重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素养 ,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保护 , 减少职业伤害及其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
推荐阅读
- 认知|好书·推荐|我们离健康的真相还有多远?
- 她历经三个世纪,现135岁仍身体健康,爱吃之物常人难以下咽!
- 你有一万种可能,可以征服世界;但没有健康,一切只是空谈!
- 医务|超十分之一医生存较高抑郁风险 如何守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
- 心理|给予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更多的关注
- 江宏杰|福原爱出轨风波后惨遭日本全体国民抵制
- 男性健康|主动坦白这些“秘密”的男人,多半“面善心毒”,谨慎交往
- 心理健康|收入和学历影响你的心理健康吗?来看看这份报告吧
- 老人|老年三个心理坎
- 张小斐|“国民妈妈”张小斐,是袁姗姗同班同学,却曾被“公然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