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给予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更多的关注

2019年以中国科学院为样本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科研人员的整体情况?对于提升科研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哪些建议?采访人员对报告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郭菲进行了专访 。
采访人员:2019年调查以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科研人员为样本 , 结果能否代表科研人员整体健康水平呢?
郭菲:我们在2009年、2017年与中国科协合作 , 依托科协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调查站点及有关单位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 比较全面广泛地涵盖了全国各行业、各领域的科技工作者 。 2019年的调查是在原有调查上的一次深入 。 我们选择了中国科学院这个样本 , 从地域上看 , 它覆盖全国 , 因为中科院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 , 遍布全国各地;从学科上看 , 它也包含了广泛的学科分布 。 当然 , 它不能代表全国科技工作者 , 但我们认为它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国家级科研机构的科技工作者 , 与之前调查结果相比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
采访人员:从2009年到2019年 , 两次对科技工作者心理状况进行全面普查 , 这次又选择中国科学院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 为什么我们对这一群体的心理状况给予了特别关注?
郭菲: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资料 , 2018年 , 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 , 中国研发人员总量为419万人 , 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 科技工作者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他们保持创新活力、充分发挥潜能、高效工作的基础 。
已有的研究发现 , 在全职工作者中 , 情感障碍和焦虑是丧失生产力的重要预测因素 。 而在不同职业人群中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上 , 专业人士的发生率是较高的 。 科技工作者工作量大、对个人的期望高 , 可能会增加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 这也是我们对这一群体给予更多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
采访人员:在三次调查的纵向比较中 , 科技工作者中抑郁和焦虑的比例都有所上升 。 那么 , 应该如何提升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呢?
郭菲:纵向来看 , 科技工作者中抑郁的总体得分和可能存在抑郁问题的人群比例都随时间呈现了一定的上升趋势 。 2019年的调查中 , 约四分之一的科技工作者有一定的抑郁倾向 , 一半以上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表现 。
简单来说 , 我认为可以从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两方面着手 。
从外部环境而言 , 我们发现工作压力大、要求高而工作自主控制感低的科技工作者相对会有更高的抑郁和焦虑得分 , 因此如何依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考核、评价等机制特别值得关注 , 并进行精细化处置 。 此外 , 让科研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 , 营造更好的工作氛围 , 特别是领导与职工、同事和同事之间能够多提供一些关怀、互动和交流 , 也有助于改善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