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真要点:研究人员认为 , 没有发现过度运动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的任何证据 。 对于原本存在心血管病的人来说 , 要从事高强度的运动之前需要接受全面的心血管检测 , 并接受医生的建议 。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 , 运动对维持健康 , 预防各种疾病至关重要 。
所有权威机构一致性推荐 , 成年人每天至少从事30分钟 , 每周至少5天共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
文章插图
同时也强调 , 如果达不到上述运动量 , 任何形式和强度的运动 , 都聊胜于无!
而且 , 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没有上限限制 , 额外的运动可以获得额外的健康好处 。
坊间却有一种说法认为 , 适量的运动固然好处多多;但是 , 过度运动 , 不但不能获得健康好处 , 反而有害健康 。
文章插图
特别是 , 对心脏具有多方面危害 , 可以增加心脏疤痕和心律不齐的风险 。
问题是 , 这种说法还得到了某些研究证据的支持 。
尽管 , 更多的研究支持目前有关运动指南中“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没有上限限制”的建议 。
现在 , 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一项更全面的研究显示 , 与符合指南建议的运动相比 , 长期从事像马拉松和铁人三项等超级耐力运动并不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
研究招募到了长期(至少10年)从事马拉松和铁人三项运动的25名运动员 , 其中14男 , 11女 , 平均年龄50岁(40至65岁之间) 。
对照组由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组成 , 18人中男女各半 , 平均年龄 49岁 ,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两组参与者都经过严格的筛查 , 确保他们都没有可能影响结果的诸如肥胖 , 高胆固醇或高血压等健康危险因素 。
研究人员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了有关心脏和血管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系列测试 。
这些测试包括: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 使用心脏CT扫描来检测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的存在;
·超声心动图 , 用来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
心肌纤维化 , 通过心脏磁共振(MRI)检测心肌组织瘢痕形成;
·颈股脉搏波速度 , 引来评价主动脉硬化程度;
·颈动脉顺应性 , 与动脉硬化度相反 , 顺应性反映血管的弹性;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是动脉粥样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肱动脉内皮功能 , 测试动脉随血流量增加而扩张的程度 , 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降低 。
文章插图
【心脏|过度运动对心脏有害?最新研究说,不!】结果显示 , 尽管有8名超级运动员(7人为男性)被检测到存在冠状动脉钙沉积 , 而对照组中仅有2人;但两组之间总的钙化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 。
就其他多数测试而言 , 超运动员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
文章插图
运动员组具有更高的左心室重量(左心室心肌肥厚 , 是一种适应性变化)和舒张末期容积更大(说明心脏泵血功能更强大) , 而静息状态下心功能没有差异 。
心脏磁共振成像显示 , 所有参与者中都没有发现存在心肌纤维化的证据 。
文章插图
关键是 , 与对照组相比 , 超级运动员组主动脉僵硬度明显较低 , 反应颈动脉硬化度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没有差异 。
反应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和微循环功能的前臂血管扩张试验和峰值血流速度同样没有差异 。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 , 使用上述指标可以输入一定公式来预测未来10年患冠心病的风险 , 结果两组之间同样没有差异 。
另外 , 我们知道 , 使用降血脂的他汀类药物是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可靠措施 。
如果使用像血压 , 胆固醇和年龄 , 冠状动脉钙化水平来预测心脏病风险时 , 大多数运动员的指标都低于需要使用汀类药物治疗的阈值 。
经过全面综合分析 ,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认为 , 没有发现过度运动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的任何证据 , 和建议人们不要过度运动的理由 。
当然 , 对于原本存在心血管病的人来说 , 要从事高强度的运动之前需要接受全面的心血管检测 , 并接受医生的建议 。
总之 , 这项最新的更全面的研究 , 和其他多数此类研究一样 , 都不认为过度运动会对心脏产生危害 。
推荐阅读
- 冠心病|冠心病心肌缺血不宜干什么活?能干什么活?心脏医生说的清清楚楚
- 中国镇|你知道中国的“心脏”在哪吗?经国家地理测量,位于一个村庄上
- 心肌梗塞|心梗总是毫无征兆?医生叮嘱:这4个症状一旦出现,最好查下心脏
- 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完成第100例儿童心脏移植,例数持续居全国首位
- 功能饮料|心脏“怕”功能饮料,一般人不需要喝!
- 心脏|心脏“总阀门”堵死心跳骤停6次
- 磁悬浮|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研发成功 净重不到180克
- 跑步|长期跑步,腿会变粗?夏季运动减肥,这4个误区你需要知道
- 肥胖|当心脏病遇上肥胖,孕妈的“双重噩梦”有多危险?
- 零食|运动不足、爱吃零食……英国人成“西欧第一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