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行|相当于每周生啃一张银行卡,现代人还能选择不吃塑料吗?|万物科学说明书

较真要点:加拿大的Kieran D. Cox教授和他的团队以美国人饮食为基础 , 估算每人每周大约吃掉5g微塑料 , 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 。
自从全面禁用塑料吸管、换成纸吸管之后 , 纸吸管的各种负面用户体验已经刷上好几次热搜了 。 品尝着奶茶和纸吸管混合在一起那一言难尽的特殊质感 , 你肯定也抱怨过:真的有必要吗?
撇开大道理不讲 , 如果依然使用塑料吸管的话 , 你肚子里的微塑料肯定还要再多上一点 。 谁能想到 , 除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这些必需营养元素之外 , 现代人体内又多了一样“必需品”——微塑料 。
什么是微塑料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但是其对环境的污染也一直是横在人类心头上的难题 。 塑料的一生或许可以用“出道即巅峰”来概括 , 一经发现就广受好评 , 年产量达到3.2亿吨;但是超过40%的塑料用作一次性包装 , 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垃圾 。
大量的塑料垃圾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 减少塑料制品的宣传标语贴满了大街小巷 。 大家都知道塑料很难在自然条件下降解 , 我们经常能看到在自然环境下历久弥坚的塑料制品 ,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即使看上去干干净净 , 也不能咬定这片区域没有被塑料垃圾污染 。
塑料并不是不在 , 它们只是变成了更加微小的碎片 。
张银行|相当于每周生啃一张银行卡,现代人还能选择不吃塑料吗?|万物科学说明书
文章插图

河流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图源:wiki)
2004年 , 为了评估这些塑料碎片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Richard Thompson教授检查了17个海滩的塑料沉积物 , 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直径在20μm左右的微观塑料碎片 , “微塑料”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使用[1] 。
2008年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专家正式提出了微塑料的定义 , 将所有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都定义为微塑料 , 包括进入环境之前就小于5mm的塑料小块和经过物理切割和环境降解产生的次级微塑料[2] 。
众所周知 , 塑料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 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 而在塑料泛滥的今天 , 塑料已经出现在各种无法想象的地方 , 变成人类躲不开的“劫” 。
被「我」吃掉
如果说洗面奶、牙膏等中出现的微塑料还是来自于有意识地添加 , 在食盐中出现的微塑料就真的来自于污染了 。
随着海洋污染日渐严重 , 海盐也被增添了不少“佐料” 。 污染不会止步于海洋 , 来自湖泊、地下水的湖盐、井盐/岩盐也并没有幸免于难 。 2015年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收集了15个品牌的3种食用盐(海盐、湖盐和岩盐/井盐) , 发现所有的样品中均含有种类丰富的微塑料[3] 。
海盐的微塑料含量称得上一骑绝尘 , 平均每千克海盐含有550-681粒塑料纤维、碎片或颗粒 , 微塑料浓度是湖盐的3倍 , 是岩盐/井盐的7倍 。 在所有样品中找到的微塑料直径在45μm-4.3mm之间 , 大多数<200μm , 肉眼完全不能发现 。 这些塑料碎片跟随食盐一起被我们吞咽下肚 , 跳过了层层递进的食物链 , 完成了一个完美的顺风“杀”人 。
张银行|相当于每周生啃一张银行卡,现代人还能选择不吃塑料吗?|万物科学说明书
文章插图

图源:pixabay.com
在其他意想不到的地方 , 微塑料也在悄悄攻略着人类 。
茶包的发明让喝茶品茶变得更加方便 , 大大促进了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 泡茶当然要用热水 , 但是在高温下 , 一些制作成茶包的食品级塑料也有可能浸出有害物质 , 其中包括微塑料 。
将没有经过冲泡的塑料茶包放大3000倍 , 可以看到光滑的纤维表面上附着了很多形状不规则的微小颗粒 , 但是将茶包在95℃热水中浸泡5分钟之后 , 附着的不规则小颗粒已经尽数消失 , 纤维表面也出现了很多凹陷和刮痕 。
张银行|相当于每周生啃一张银行卡,现代人还能选择不吃塑料吗?|万物科学说明书
文章插图

塑料茶包的1000倍和3000倍显微图像
b,f为浸泡前 , c,g为浸泡后
那么这些消失的塑料碎片都去了哪里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 数以亿计的塑料碎片已经和热水融为一体 。 塑料茶包泡一杯茶 , 这杯茶里不仅有茶多酚和蛋白质 , 还有大约116亿个直径100nm-5mm微塑料颗粒和31亿个直径≤100nm的纳米塑料颗粒[4] 。
根据研究人员估算 , 每杯茶中混有的微塑料重量大约为16μg , 按照成人每天饮用2-5杯茶、美国有1.59亿饮茶人口来计算 , 如果全部使用塑料茶包 , 那么每年由泡茶产生的微塑料就有1.9至4.6吨 。
我们有理由相信 , 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吃掉了相当重量的微塑料 。 加拿大的Kieran D. Cox教授和他的团队以美国人饮食为基础 , 根据食物消费种类以及不同种类食物所含有的微塑料数量 , 估算出每人每年会吃掉5万个微塑料颗粒 , 如果算上漂浮在空气中、被呼吸吸入的微塑料 , 那么每人每年吃掉的微塑料颗粒数量在7.4万-12.1万之间[5] 。 按照重量计算的话 , 每人每周大约吃掉5g微塑料 , 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6] 。
「我」和塑料
被人类吃掉的这些微塑料 , 会在身体里停留多久呢?会排出体外吗?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吗?
在2018年的欧洲胃肠病学会年会上 , 维也纳大学的Philipp Schwabl医生公布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人类的粪便样本中发现了微塑料[7] 。
研究在欧洲和亚洲国家中选择了8位志愿者 , 他们详细报告了自己为期一周的饮食状况 。 有两位志愿者每天都要嚼塑料包装的口香糖 , 也有很多人摄入了鱼类或其他海鲜 , 绝大部分人喝了瓶装饮用水 。 总而言之 , 没有人能够逃脱塑料的包围 。
张银行|相当于每周生啃一张银行卡,现代人还能选择不吃塑料吗?|万物科学说明书
文章插图

图源:pixabay.com
每个人的每一份粪便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 证明那些被人类吃掉的塑料碎片确实进入了人体的肠道 。 能够通过粪便排泄出去的微塑料颗粒一般较大 , 小一点的微塑料颗粒能够穿过肺和肠的上皮屏障 , 直径越小 , 吸收效率就越高 。 小于10μm的微塑料颗粒可以从肠腔转移至淋巴和循环系统 , 造成全身暴露 。 更小的微塑料颗粒(<0.1μm)甚至可以进入大脑 。
结合如今的微塑料的暴露率 , 微塑料很有可能在某些组织和器官中形成永久性积累 。 而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 , 也证实了这个想法 。
2020年12月 , 来自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首次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的研究成果[8] 。 在参与研究的6位女性中 , 有4位的胎盘(包括母体侧、胎儿侧和绒毛膜)检测到了微塑料 , 经过进一步成分分析 , 这些微塑料可能源自包装材料、手提袋、地毯或人造涂料 。
张银行|相当于每周生啃一张银行卡,现代人还能选择不吃塑料吗?|万物科学说明书
文章插图

微塑料穿透人体组织的机制猜想
存留在人体内的微塑料可能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多种方面 , 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分泌增多、细胞损伤、炎症和免疫反应、DNA损伤以及神经毒性 , 还有不能忽略的微塑料颗粒可能携带的化学毒性物质[9] 。 而胎盘中存留的微塑料颗粒可能会改变胎盘中的细胞调节途径 , 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信号传导 , 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 。
虽然研究作者表明“研究的重点只是确认微塑料的存在 , 而不是确切说明其危害” , 但是微塑料进入胎盘这件事情本身已经足够让人害怕了 。 由于大量塑料垃圾的排放 , 地中海的海底几乎已经变成了“塑料制品” , 为了避免我们的五脏六腑也变成“塑料制品” , 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 , 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
如果纸吸管不好用的话 , 给自己准备一个金属吸管怎么样?
参考文献:
[1] Thompson R C, Olsen Y, Mitchell R P, et al. Lost at sea: where is all the plastic?[J]. Science(Washington), 2004, 304(5672): 838.
[2] Arthur C, Baker J E, Bamford H A.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Workshop on the Occurrence, Effects, and Fate of Microplastic Marine Debris, September 9-11, 2008,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Tacoma, Tacoma, WA, USA[J]. 2009.
[3] Yang D, Shi H, Li L, et al.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 table salts from China[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49(22): 13622-13627.
[4] Hernandez L M, Xu E G, Larsson H C E, et al. Plastic teabags release billions of microparticles and nanoparticles into tea[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53(21): 12300-12310.
[5] Cox K D, Covernton G A, Davies H L, et al. Human consumption of microplastic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53(12): 7068-7074.
[6]https://d2ouvy59p0dg6k.cloudfront.net/downloads/plastic_ingestion_web_spreads.pdf
[7] https://eos.org/articles/microplastics-found-in-human-stool
[8] Ragusa A, Svelato A, Santacroce C, et al. Plasticenta: First evid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placenta[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21, 146: 106274.
【张银行|相当于每周生啃一张银行卡,现代人还能选择不吃塑料吗?|万物科学说明书】[9]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1/6530/67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