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午睡科学:新的研究揭示了白天午睡的遗传基础

遗传|午睡科学:新的研究揭示了白天午睡的遗传基础
文章插图

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表明 , 一个人在白天打盹的频率 , 如果有的话 , 部分受他们的基因调控 。 自然通讯 。 在这项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研究中 , MGH团队与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UniversityofMurcia)和其他几个机构的同事合作 , 确定了数十个基因区域 , 这些基因区域控制着白天打盹的趋势 。 他们还发现了初步证据 , 将小睡习惯与心脏代谢健康联系起来 。
MGH基因组医学中心的Hassan Saeed Dashti博士说:“午睡有点争议 。 ”dashti是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医学系学生伊亚斯·达赫拉斯(Iyas Daghlas)共同撰写这份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 。 Dashti指出 , 一些长期以来白天打盹一直是文化的一部分的国家(比如西班牙)现在不鼓励这种习惯了 。 与此同时 , 美国的一些公司现在将午睡作为提高生产率的一种方式 。 达什蒂说:“重要的是要设法找出有助于我们打盹的生物途径 。 ”
【遗传|午睡科学:新的研究揭示了白天午睡的遗传基础】此前 , MGH萨克塞纳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RichaSaxena博士和她的同事使用了大量的基因和生活方式信息数据库来研究睡眠的其他方面 。 值得注意的是 , 研究小组已经发现了与睡眠时间、失眠以及早起或“夜猫子”的倾向有关的基因 。 为了更好地了解午睡的遗传学 , 萨克塞纳的团队和穆尔西亚大学生理学系的资深作者marta garaulet博士进行了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 其中包括快速扫描大量人的整套dna或基因组 。 GWAS的目标是识别与特定疾病或在这种情况下与习惯相关的基因变异 。
在这项研究中 , MGH研究人员和他们的同事使用了来自英国Biobank的数据 , 其中包括来自452,633人的遗传信息 。 所有参与者都被问到 , 他们是在白天打盹“从不/很少”、“有时”还是“通常” 。 GWAS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了123个与白天打盹相关的区域 。 一组参与者戴着名为加速度计的活动监测器 , 提供白天久坐行为的数据 , 这可以作为午睡的指标 。 这一客观数据表明 , 关于午睡的自我报告是准确的.达什蒂说:“这给了我们一层额外的信心 , 认为我们发现的是真实的 , 而不是一件艺术品 。 ”
这项研究的其他几个特点证实了它的结果 。 例如 , 研究人员在消费者基因检测公司23 andMe收集的541,333人的基因组分析中独立复制了他们的发现 。 此外 , GWAS发现的区域附近或区域的大量基因已经在睡眠中发挥作用 。 一个例子是KSR 2这是MGH团队和合作者之前发现的一种基因 , 它在睡眠调节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深入挖掘数据 , 小组确定了至少三种促进午睡的潜在机制:
睡眠倾向:有些人比其他人需要更多的睡眠 。 睡眠中断:白天小睡可以弥补前一天晚上睡眠质量差的问题 。 清晨醒来:早起的人可以通过小睡来“赶上”睡眠 。
Dashti说:“这告诉我们 , 白天打盹是由生物驱动的 , 而不仅仅是环境或行为上的选择 。 ”其中一些亚型与心脏代谢健康问题有关 , 如腰围过大和血压升高 , 但还需要对这些关联进行更多的研究 。 Garaulet说:“未来的工作可能有助于为午睡制定个性化的建议 。 ”
此外 , 一些与午睡相关的基因变异已经与一种名为“食欲素”的神经肽信号传递有关 , 该肽在觉醒中起着重要作用 。 达赫拉斯说:“众所周知 , 这种途径与罕见的睡眠障碍如嗜睡症有关 , 但我们的发现表明 , 该通路中较小的扰动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睡得比其他人睡得多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