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辆级坠落之后的自救,长安福特摒弃短期主义( 三 )
王武则表示:“2018年一个字 , 惨 。 销量触底 , 完全靠售后撑 , 房租还在涨 。 月销量掉到40-50台 , 销售顾问流失很严重 , 优秀的全都跳槽了 , 剩下的都是没什么经验和能力弱的 , 当年亏损了400万左右 。 ”
另一家经销商表示 , 2018年起长安福特开始考核集团经销商销量 , 从政策上限制“一拖几”的玩法 , 该公司索性全面放弃厂家商务政策 。 “我们只能抗 , 因为进车还要占资金、付利息 , 卖不掉得亏钱处理 , 到年底积压一堆库存 , 所以我们一整年都不提车 。 ”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 , 2018年长安福特全国超过60%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 , 仅约38%的经销商盈利 , 当年约20%-30%的经销商退网 。 为什么当经销商出现大面积亏损乃至于“僵死”时 , 长安福特仍没有主动减库存 , 实施“休养生息”?
多名离职的福特管理层人士表示 , 2015年长安福特收购哈飞工厂之后 , 外方在合资公司中占据更大的主导权 。 而福特汽车是一家以财务为导向的公司 , 2018年10月福特中国升级为向福特汽车总部汇报的独立业务单元前 , 代表股东参与长安福特管理与决策的福特亚太区更注重短期收益 。
管理割裂
“经销商渠道是末端 , 相当于人的脚 。 现在我们看到长安福特脚跛了 , 但问题的源头是大脑 。 下面的正确声音传不到福特亚太 , 政策出不来 , 决策和市场匹配不到一起去 , 这是最大的问题 。 ”一位离职的福特管理层人士冯琦(化名)表示 。
冯琦称 , 不同于大众中国、通用中国等外资公司通常作为合资公司和总部“协调者”的身份 , 福特亚太对长安福特“管得非常细” , “从产品导入、产品定位、产品定价、经销商商务政策 , 售后零部件价格也要管 , 因为这些涉及到福特的利润情况 。 而他们做决策的依据往往是调研公司的报告 , 政策出台非常缓慢 , 决策跟不上市场变化 。 ”
参与过福特一款主力车型的离职项目负责人向采访人员表示 , 长安福特自身的主导权较弱 , 新产品引进主要听从于福特欧洲和福特亚太 。 福特欧洲和福特亚太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主要来自一些跨国调研公司的调研报告 , 而这些调研项目为了保证专业性通常规模较大 , 花费较高而且执行时间较长 。 同时期中国地区的经济又处于突飞猛进的发展之中 , 某些城市和地域乃至消费群落的变化往往日新月异 。
“所以总体上来说等到决策者研究清楚调研报告的内容之时 , 时间又已过去大半年 。 其时中国市场又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 而那些身居几千几万公里之外的决策者相比较更相信通过调研得到的数据报告 , 而不信任身处现场和一线的合资公司工作人员 。 ”上述人士表示 。
多名受访对象评价沈英铨和马瑞麟为对企业成长起到巨大作用的前任长安福特总裁 , 2010年沈英铨离职前曾对媒体表示 , 虽然汽车是外国发明的 , 但是对于中国市场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 , 中国汽车市场过去几年的规律和外国截然不同 , 要想在中国成功最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中国市场的特性 。
蒙迪欧致胜被认为是种种问题的集中体现 。 2007年 , 长安福特计划导入福特全球最高端的产品蒙迪欧致胜 。 在当时蒙迪欧致胜囊括了福特几乎最新的设计研发技术 , 同时长安福特在福克斯的销量推动之下 , 进入了中国前十主流乘用车公司阵营 。
“一款能够体现利润的产品是管理层策划已久的翻身之作 , 所以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说明了蒙迪欧致胜就是一个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产品 。 ”曾接触蒙迪欧致胜项目的离职福特职员周笆(化名)表示 , 这款新产品在集中了所有人关注的同时也意味着有了很多的体系规则在其身上实施 , 任何小小的变化和更改都要向福特亚太和福特欧洲汇报 , 由于市场和文化差异大 , 很多案例的更改都不得通过 , 所以运作上市的品牌和产品团队都倍受制约 。
推荐阅读
- 乘联会:预计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150万辆
- 数读|乘联会:去年乘用车零售超1960万辆,同比下降6.8%
- 乘联会:1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228.8万辆,同比增长6.6%
- 数读|奇瑞“交卷”:国内下滑国际增长,2020年销售73万辆
- 对话|哪吒汽车今年销量目标4万辆,计划今年在科创板上市
- 全国第七!西安汽车保有量达373.6万辆
- 日产汽车中国区2020累计销售145.67万辆,同比下降5.8%
- 日媒:日系车在中国特别好卖连续两年超500万辆 丰田本田双超历史最高值
- 开启皮卡生活化元年 长城皮卡2020年全球销售突破22.5万辆
- 长城汽车2020年销售超111万辆 超额完成销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