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群二话没说,自己上去“先试试”。一天下来,他的头发里全是灰,脸上流淌着“泥浆水”,手掌因长时间戴着橡胶手套而发白,身上散发着汗臭味,但他脸上全是笑意,因为收获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直到站在嫦娥三号发射场那一刻,夏巧伟才真正理解那是怎样一种情感。那一晚,他作为发射场主岗在现场,当火箭载着玉兔号腾空而起、飞入云霄,现场所有人都在鼓掌、欢呼,有人开始唱起国歌,随后大合唱响彻旷野。“火箭越飞越远,火焰越来越小,周围慢慢变得安静了”,夏巧伟发现,没有人离开,大家都站在原地,目光久久注视着玉兔远去的方向。
那是时代在“夏巧伟们”面前指出的方向。中国在航天大国奔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如今,这支85后、90后年轻人占八成以上的团队,参与着包括载人航天、探月等多个重大型号的研制工作。
夏巧伟下定决心,“我们要再脚踏实地一些,更努力地奔跑、不停刷新观念、解锁新的能力,让自己的前行与时代发展的方向同频共振。”王曙群更信心十足,“这些年轻人的创新能力才是我们探索无限宇宙的强大动力。”
精益求精,打磨更高的人生精度
或许最精密的数控机床也抵不过方文墨的一双手。他是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80后钳工。经他手打磨出的航空零件,加工公差仅为0.003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五分之一。创造出这个用他名字命名的加工精度——“文墨精度”那一年,他只有25岁。28岁时,他成为沈飞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制造强国的征途上,“后浪”奔涌向前】在追求速度的快时代,这个年轻技师倒更像一个老匠人,把每一个航空零件都当作艺术品来打磨。“每个零件表面,起码得锉修30下才能达到尺寸精度要求。”方文墨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而他却很享受这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
有人粗略统计过,他每天要完成往复单一的锉修动作8000多次,如果把他工作17年来在微小零件上锉修的轨迹连成一条直线,长度可达到6000多公里。他总爱说沈飞人的一句老话,“我们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的生命”。
这种使命感推动着他日复一日往复在一锉一磨之间。方文墨家中祖孙三代都在沈飞工作,“亲手制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歼击机,捍卫祖国领空安全”是家族世代相传的誓言。而今,他还要用更精巧的技艺打造出最好的国产飞机。
他常庆幸自己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时代。“我爷爷和爸爸先后在这儿干了50多年,但他们经手的型号加起来也没我这十几年见过的多。”方文墨笑着说,中国飞机制造的精密程度快速提高,这背后是整个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2019年国庆当天,方文墨作为劳动模范受邀在天安门观礼台观看阅兵式。当中国自主研发的飞机受阅梯队呼啸着飞过天安门上空时,这位1米88的大个子泪流满面,在他看来,那是几代中国航空人的高光时刻,也是大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的象征。方文墨清楚,“光靠航空工业远远不够,哪怕一个小螺丝钉质量跟不上都不行。”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
中国工程院最新发布的《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成为整体提升最快的国家,但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来看,我国仍未迈入“制造强国第二阵列”,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报告指出,“质量效益”在长时间内仍是我国制造业的一大弱项。方文墨这一代年轻工匠则肩负着扭转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形象的使命。进入沈飞的年轻人学历越来越高,脑筋也更加灵活,但方文墨总一遍遍提醒他们,突破创新的前提是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如今,他的“方文墨工作室”已经带出了十几个徒弟,这些练就一身老手艺的年轻人正琢磨着把传统技艺与高精尖新设备结合。
而方文墨则设想着,在未来几年里,再改进工艺,让“文墨精度”再精确一些,与中国新一代歼击机一道,打磨出更高的人生精度。
推荐阅读
- 古代为何没人制造假圣旨古人你看看上面的第一个字,怎么造
- 借鉴剪纸制造工艺可替代三维打印
- 中国古代制造水平真冠绝世界?看完这个展览,网友炸锅:这不可能
- 近代历史上最恐怖的大瘟疫,竟然是美国政府所制造的“人祸”
- 清朝|如果康熙不流放他,清朝很可能成世界强国,八国联军根本不是对手
- 中国之路·名家讲坛丨心悠然酒邀胡锡进先生分析大国博弈背景下的中国强国基因
- 杨广修运河为了寻花问柳?运河多出的一段,证明杨广是为了强国
- “中国制造之美” 年度评选结果揭晓
- 横跨古地中海的一代强国,距罗马城和霸权一步之遥的民族—迦太基
- 唐朝诗人中的“名句制造机”:可惜诗红人不红,他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