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纵相调查:中国儿科医生之困( 三 )


“是啊!是您救了我们宝宝 。 ”查看完毕 , 张医生告诉家长 , 目前孩子恢复的情况相当好 , 接下来记得定期随访 , 小朋友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照顾 , 不需过分限制活动 。 “我们现在就是正常宝宝咯!”孩子妈妈高兴地抱起宝宝 。
儿科|纵相调查:中国儿科医生之困文章插图
(张惠锋在门诊室 。 纵相新闻 丁一涵/摄)
这种时刻常常给如履薄冰的儿科医生很大的温暖和安慰 。 这也是石奇琪、陈博等年轻儿科医生的初衷和理想 。
2019年 , 27岁的石奇琪从无锡来到上海 , 在复旦大学攻读儿科的心胸外科博士 。 更多时候 , 当儿科医生的那种“浪漫情怀”令他不能割舍 。 在小儿心胸外科 , 随着科研和医疗水平的发展 , 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都能得到治愈 。
“你看 , 那么小的一个小朋友 , 他们本来可能只有最长两三年的生命 。 但是通过治疗 , 大部分小朋友就能和正常人一样 , 长大、结婚、生小孩 , 然后慢慢变老 。 ”石奇琪说 , “这种浪漫情怀确实很吸引人 。 ”导师贾主任是他留在儿科的最大动力 , 石奇琪希望有一天能像他一样 , 能做非常复杂的手术 , 又能把病人的细微情绪都照顾好 。 “他会鼓舞你 。 ”
正在新华医院儿科轮转规培的陈博也一样 , 每到满月、中秋或者感恩节 , 患儿家属会给他短信道好 , 也会发孩子近期的照片 , 给他分享成长的喜悦 。 “就像见证着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 , 这在成人科是感受不到的 。 很有成就感 。 ”陈博说 。
“我们的规划 , 儿科医生是肯定会做的 。 ”石奇琪的妻子今年也考进了复旦儿科的医学博士 , “但家里两个儿科医生 , 我们对未来也有点担心 。 首先肯定是没法响应国家号召了 , 到现在我们也不太愿意生小孩 。 经济、时间都得不到保障 。 ”
儿科医生 , 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情怀留人 , 一定不是个稳妥的选择 。
“儿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 。 ”张惠锋回想起1997年他选择学医时还很吃香 , “稳定、地位高 。 找对象也好找 。 ”张惠锋也心疼年轻医生:“小医生的收入是非常低的 , 我相信对很多年轻医生来说 , 他首先要考虑养活自己 , 要有一定的收入 , 要考虑是否背得起房贷车贷 。 ”
今年刊登的一份《中国儿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显示30~39 岁、任职年限 6~10 年、中级职称的儿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均为最低 , 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 。 研究认为“中青年儿科医生是儿科人力资源的中间力量 ,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这部分群体的离职倾向偏高 , 不利于儿科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 ”
儿科|纵相调查:中国儿科医生之困文章插图
(图源:视觉中国)
一名合格医生的培养需要花14年时间 , 对儿科医生来说14年才是刚刚起步 。
张惠锋说 , “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培3年 , 这14年整个家庭都要支持着一个医学生完成学业 , 接下来才能再步入医生的正轨 。 儿科医生需要更精细、更长时间的培养 。 要学会看孩子的脸色、表情 , 捕捉一切蛛丝马迹 , 才能大概看到问题在什么地方 。 这样有个两三年的经验 , 才能看些初级的疾病 。 ”
“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 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 ”张惠锋说 。
1999年 , 儿科本科专业一度被取消 , 直到近几年 , 陆续有高校恢复儿科本科招生 。 有关部门也采取各种方式支持儿科 。
2016年 , 国家发布《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 42所高校获批设置本科儿科学专业 , 并择优遴选儿科(含儿外科)专业基地586个 。 同时 , 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年1.5万元的标准 , 支持中西部地区开展儿科医师转岗培训 。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今年6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分级诊疗带来的效果比较显著 。 “近年来 , 北京儿童医院京外患儿门诊占比由过去的一半以上降至一半以下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