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用的梳妆镜,居然能虚拟试妆、放音乐、看剧和播报天气?


女性用的梳妆镜,居然能虚拟试妆、放音乐、看剧和播报天气?
文章插图
■文丨市井财经专栏作家叶克飞
这年头,谁家里没几幅镜子呢?浴室里有浴室镜,梳妆台有梳妆镜,很多人家里还有全身镜,每天出门搭配衣服都要在镜子前看半天,女士包包里带一个小化妆镜也很普遍……
不过,在玻璃镜诞生之前,人们平时“揽镜自照”都揽的是什么镜子?
镜子的历史
镜子,定义是一种表面光滑并且具有反射光线能力的物品。玻璃只是一种材质呈现,而在人类历史上,镜子的材质可真不少。
按照记载,古代人曾经用黑曜石、金、银、水晶、铜和青铜等材质,经过研磨抛光后制成镜子。当然,人类最早的镜子不是它们,而是水。原始人在水面上倒映自己的样子,是无数关于原始人的电影和卡通片里的固定桥段。后来,人们开始用盆装水来当镜子用,上古中国称之为“监”,《说文》称“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
无论是黑曜石、金、银、水晶还是铜,在镜子领域都混不长久。这是因为镜子必须要考虑镜面反射率,同时制造工艺和成本也很关键。经过反复钻研,古代人终于发现,用加入锡元素的青铜来铸造才是最合适的,因为这种材质较为柔软,更容易打磨,也更明亮。
早在公元前3000年,也就是距今五千年前,埃及已有用于化妆的古铜镜。埃及博物馆则有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及铜镜,以及公元前1300年的镀金铜镜。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一般采用稍稍凸出的磨光金属盘作镜,不反光的一面刻有花纹,一般是带柄手镜。到了公元1世纪,大型的全身镜出现。
欧洲中世纪除了银制或青铜制的手镜外,还盛行与梳子一起放在象牙或贵金属盒子里的便携镜。12世纪末,欧洲出现了以银片或铁片为背面的玻璃镜。文艺复兴时代,威尼斯的镜子负有盛名。威尼斯人用锡箔和水银涂在玻璃背面,以清晰著称,威尼斯镜子风行全欧时,技术一度成为最大机密,泄露秘密的工匠甚至会被处死。不过要说玻璃镜的起源,还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博物学家普林尼曾在《博物志》中提到玻璃镜的发明,不过因为工艺未能传承,玻璃镜迅速衰退,直到12世纪才被重拾。
在中国,有嫫母造镜的传说。话说嫫母长相很丑,但十分贤淑,于是被黄帝迎娶。嫫母很少抛头露面,也很少打扮,有一日去山中挖石板,突然发现一块晶莹剔透的石头,将她的脸全部映照其上。因为石头凹凸不平,所以嫫母的脸看上去皱巴巴的,把她自己吓了一跳。于是她将这块石头带回家打磨光滑,成为历史上的第一面镜子。可惜石头光滑了,映照的人脸还是那么丑,嫫母估计只能慨叹“人丑不能怨镜子”了。
当然,这事儿纯属传说。真正可以考证的是,中国人在青铜器时代已经学会人为控制铜、锡、铅配比。《考工记》就有“金有六齐”的概念,即合金的六种配比。其中最后一齐为“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便是制作铜镜的配比。
我们平时说“以史为鉴”,“鉴”最早是容器,与更早的“监”一样,都是用容器盛水当镜子用,只不过“监”用瓦制成,“鉴”则发展为金属。到了汉代,逐渐将“鉴”改称为“镜”。汉魏时期,铜镜已经很流行,成本较之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大下降,不再是王公贵族才能用得上的奢侈品,全身镜也已经出现。中国汉魏铜镜有着独特风格,如今更是文物界的颜值担当。它们普遍为圆形,背面有饰纹或铭文,背中央有半圆形钮,用以安放镜子,无柄。
隋唐时期是铜镜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它打破了以往普遍圆形的模样,出现了菱花镜、方形镜、八角形镜等,纹饰和工艺也大大进步。史料记载,唐太宗曾赐高季辅一面金背镜,而在唐朝,镜背覆金银的技术已经很成熟,纹饰也非常精美。
到了宋代,铜镜不似唐代华丽,但更是实用,而且在如今的湖州地区,铜镜已经出现商标广告性质的铭文,生产者会将作坊字号刻在镜子背面,可见宋代商业之发达。


推荐阅读